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ID:44893781

大小:19.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1

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1页
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2页
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3页
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肝病科-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药物性肝损伤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有明确服用肝损伤药物病史,且具备下列症状:主要症状:胁肋胀痛;恶心;纳差次要症状:腹胀;大便不爽;小便黄赤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2007年制订的《药物相关性肝损伤诊断标准》。(1)有与药物治疗与症状出现的时间规律性:初次用药后出现肝损伤的潜伏期在5~

2、90d内(提示),有特异质反应者潜伏期可小于5d,慢代谢药物(如胺碘酮)导致肝损伤的潜伏期可>90d(可疑)。停药后出现肝细胞损伤的潜伏期≤15d,出现胆汁淤积型肝损伤的潜伏期≤30d(可疑)。(2)有停药后肝脏生化指标迅速改善的病程经过:肝细胞损伤型的血清ALT水平在8d内下降>50%(高度提示),或30d内下降≥50%(提示);胆汁淤积型的血清AKP或TB在180d内下降≥50%(提示)。(3)排除其它病因或疾病所致的肝损伤。(4)再次用药反应阳性:再次用药后,迅速激发肝损伤,肝酶活性水平升高至少大

3、于正常范围上限2倍以上。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1+2+3,或前3项中有2项符合,加上第4项,均可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二)证候诊断1.肝胆湿热证:胁痛口苦,腹胀,纳差,恶心欲呕,身目黄,大便不爽,脘闷不舒。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2.肝郁脾虚证:右胁胀闷不适,胁肋胀满窜痛,喜太息,情志不畅,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细。3.肝阴亏虚证:腰痛或腰酸腿软,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细或细数。二、治疗方法停用导致本次肝损伤的药物,如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在专

4、科医师密切观察下酌情使用。(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推荐方药: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制大黄、黄芩、虎杖、连翘、鸡骨草、垂盆草等。中成药:益肝灵片、当飞利肝宁胶囊等。2.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理气。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薄荷、白芍、垂盆草等。中成药:肝苏片、齐墩果酸片等。3.肝阴亏虚证治法:养阴柔肝。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玄参、黄芩、虎杖等。中成药:六味五灵片、肝加欣胶囊、益肝宁冲剂等。(二)特色疗法1.针灸

5、疗法:针刺主穴选取期门、阳陵泉、足三里等穴。肝郁脾虚的配合艾灸脾俞等穴,痰湿阻滞者可以灸足三里等穴。穴位指针治疗患者肝区不适技术:选取期门、肝俞、膈俞等穴,每个穴位点按10分钟,每日一次,20天为一疗程,可明显缓解患者肝区疼痛不适症状。2.中药封包治疗:主要用于肝区疼痛不适患者。治法:行气活血止痛。推荐药物:延胡索、郁金、金钱草、鸡血藤、白及、三七等。方法:研制成细末,调制成膏状,敷于肝区,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3.中药保留灌肠:治法: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推荐药物:生大黄、黄芩、白及、紫草、儿茶等。

6、方法: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清洗肛周,取左侧卧位,适当垫高臀部(10cm左右)。调节药液滴速为50滴/分钟左右,保留灌肠,10天为一疗程。(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中医诊疗设备进行治疗,如电脑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仪、肝病治疗仪、电磁波治疗仪、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等。(四)健康指导1.停用导致本次肝损伤的药物,如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必须使用药物时,应在专科医师密切观察下酌情使用。2.清淡饮食,宜食新鲜蔬菜、豆类、粗粮,避免辛辣、油腻、甘甜之品。3.调畅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宜安静卧床,避免剧烈体育运动

7、及重体力劳动。4.药膳饮食调治:如茵陈粳米粥(茵陈、粳米各60g);百合绿豆粥(百合、绿豆各100g熬成粥)。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02年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评价标准。1.证候疗效标准治愈:乏力、胁痛、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乏力、胁痛、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乏力、胁痛、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乏力、胁痛、腹胀、纳差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8、,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2.实验室指标评价标准治愈:ALT、AST、TBIL、GGT、AKP正常;显效:ALT、AST、TBIL、GGT、AKP降低80%,停药2周反跳<50%;有效:ALT、AST、TBIL、GGT、AKP降低50%,停药2周反跳<80%;无效:ALT、AST、TBIL、GGT、AKP无变化。(二)评价方法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采用尼莫地平法(证候积分量化标准见附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