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63901
大小:21.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31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2.孔子的教育著作是()A.《学记》 B.《论语》 C.《大学》D.《中庸》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D.创新性4.“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
2、话体现了()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6.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7.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
3、是()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8.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量力性原则 9.德育的永恒主题是()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1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
4、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5、 D.间接性15.ABC理论中B指的是()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16.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17.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18.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19.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A.0.25秒~4秒 B.0.2秒~0.5秒 C.2秒~
6、l分钟 D.5秒~2分 20.思维反映的是()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21.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4
7、.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 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 3.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4.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
8、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