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建筑系馆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设计——同济大学的建筑系馆 生活离不开设计,设计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设计,社会的时尚与潮流时刻都在变化。建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对于建筑的设计理念,也是时刻在变化着,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大都市中,设计别样的建筑总是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可以说,设计让生活变得跟多姿多彩,生活中的设计数不胜数,大到一个城市的设计,小到一个水杯的设计,这里通过解读同济大学建筑系馆的设计来了解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建筑系馆是建筑范畴中的一种,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设计理念、技术手段以及国际流行趋势的影响。建筑系馆的本体是指其基本功能组
2、成,即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组成。功能空间包括教学空间、管理空间、科研空间三部分;公共空间包括节点空间和交通空间两部分。在如今的设计中,公共空间也越来越多扮演着交流空间的作用。 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便是那个建筑的灵魂。现代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功能表现为内容,空间表现为形式,二者联系不可分割。不同的功能将产生不同的空间形式,而不同的功能组合也会导致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组织方式,现代空间观念主要将“空间”分为由实体界定的客观实在的物质空间,以及被人感知的认知空间两个层面。同济大学的建筑很符合现代建筑系馆的理念,同济大学建筑学院作为培养建
3、筑设计人才的学院,其系馆的建筑不仅承担着影响学校建筑风貌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使建筑学子受陶冶的环境,因此建筑系馆的设计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建筑界内,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文远楼,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之初的精致梦想,现已成为永恒的经典。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同济大学北大道的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座淡灰色的老建筑,简洁典雅,平整无奇,其风格跟周围的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走在文远楼,我们发觉不论从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的设计,都显示了
4、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这种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听一些老教授说,文远楼好就好在里面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可见设计者的苦心和周到。 文远楼的整体方案从平面布局到整体形态塑造,完全是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经典体现。非对称的功能平面原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平面按功能灵活布置,立面为不对称设计。大空间位于两端,中间为教室、办
5、公等小空间。靠近入口处为阶梯教室,以利于疏散,在主立面上开窗,直接反映教室地面起坡情况。外部体量组合灵活,体量的纵横虚实处理得当。以大面积的玻璃窗来显示无承重墙的框架结构,用简洁平整的立面来突出玻璃、钢材与混凝土的材料特点等等。几何长方体的组合叠加,暗示了建筑的功能分区。三围反透视的体量,使建筑不再有古典建筑的对称里面,取而代之的是丰富的体量与空间的塑造。 文远楼建筑内部流线简洁流畅,走廊、楼梯宽阔,并在细节处施以装饰。建筑内部由中间的走廊串连起各功能空间,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做法。通风孔的图案取自中国的勾片栏杆,壁柱顶端的纹
6、饰如传统云纹,反复使用的小方块母题,像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头。它不单纯是一座现代主义建筑,也积极探索了如何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问题。 当代的建筑系馆趋向群体化。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与建筑学专业相关学科的扩展,很多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增设了城市规划、景观建筑设计和工业艺术设计等学科。新建的建筑系馆将会越来越膨胀。由于建筑学自身就是游走于科技与艺术边缘的学科,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也会日益增多,加上教授工作室的增加,因此一幢建筑不能满足复杂的功能需求,导致了集群建筑的形成。同济大学已经就拥有3座建筑系馆,我国现有学校建筑系馆大多不够使用,当改造
7、也难以维系、捉襟见肘的时候,建造新的建筑系馆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数字多媒体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应用的深入,电脑的普及,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能用语言形式表达,甚至可以是多媒体的形式,因此中国今后建筑学教室里摆放的不是图板,而是电脑,这应该是一种发展趋势。未来建筑系馆也许只是一座“空中楼阁”,存在于数字世界中。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国门,在国外接受建筑教育。这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建筑师回到国内,就会将国外所学的新知识、新的设计手法应用于建筑实践中。同济大学C楼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建筑系馆的设计呈现着与本校建筑教
8、育传统分离的特征。 透过同济大学的建筑,可以发现,建筑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空间——建筑系馆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目前国内对建筑系馆的研究还不够广泛,国外建筑系馆的资料也不多,设计总体跟不上时代发展,有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