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12275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9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背诵、理解词句,把握文意。2、理清文章行文脉络,把握相关文体知识。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理解“人和”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教益。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预习:看注释,试译全文。 (2)、简介孟子和《孟子》:孟子,名 ,思想家,教育家,是继 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 ”,并有“ ”之称。 (3)《孟子》是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
2、、 南宋熹将《孟子》、 、 、 并称为“四书”。(4)、解释加点词: 1、天时不如地利 天时:( )地利( ) 2、地利不如人和 人和: ( ) 3、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 4、是天时不如地也 是:( )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 威:( ) 7、得道者多助 得道:( ) 8、亲戚畔之 亲戚:( ) 9、故( )君子( )有( )不战 10、兵革非不坚( )利( )也: 11、寡助之至 至:( ) 12、委( )而去( )之(5)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4、如地利也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合作探究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表明了作者什么主张?2.为什么说本文的观点(中心论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表现?3.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4.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分别从哪两方面逐层论证?(用原文回答)5.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得道?得道的结果怎样?拓展检测案1、讨论:如果你是一位古代君主,你如何实行仁政?2、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
5、哪方面的知识?或者说,你得到什么启示?3、你能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例子吗?4、你能再举一个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的例子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理解文意。2、 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3、解释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6、 管夷吾举于士 ( ) 百里奚举于市(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必先苦其心志 ( ) 劳其筋骨 ( ) 行拂乱其所为 ( ) ( ) 空乏其身 ( ) 所以动以忍性( ) ( ) 曾益其所不能 ( ) 人恒过 (
7、 ) 困于心 ( ) 衡于虑 ( ) 而后作( ) 征于色( ) 而后喻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国恒亡(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4)翻译句子: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
8、忠者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认证的?2.开头列举了六位圣贤的事例,思考:这六位圣贤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属于什么论证方法?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要经历哪些磨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哪些名句与此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