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91399
大小:356.00 KB
页数:71页
时间:2019-10-29
《建筑力学5-轴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轴向拉伸和压缩本章主要研究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内力计算、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变形计算、强度计算、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质、应力集中的概念。5.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1,作用在杆件轴线上的两力,为二力杆,这一二力杆把它叫做拉杆或压杆。2,当作用在杆件轴线上的两个力离开杆件,杆件出现轴向拉伸变形,此杆即为轴向拉杆。3,当作用在杆件轴线上的两个力指向杆件,杆件出现轴向压缩变形,此杆即为轴向压杆。在工程实际中,产生轴向拉伸或压缩的杆件很多。如图5.1所示的三角架中的BC杆是轴向拉伸的实例;图5.2所示的三角架中的AB杆是轴向压缩的实例。由以上实例可见,当杆件受到与轴线重合的拉
2、力(或压力)作用时,杆件将产生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这种变形称为轴向拉伸或压缩,如图5.3所示。图5.1图5.2图5.35.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图5.4(a)所示的杆件,受一对轴向拉力P的作用。为了求出横截面m-m上的内力,可运用截面法。将杆件沿m-m横截面截开,取左端为研究对象,弃去的右端对左端的作用以内力代替(图5.4(b))。由于外力与轴线重合,所以内力也必在轴线上,这种与杆件重合的内力称为轴力,用N来表示。由左端的平衡方程∑Fx=0,N-P=0N=P5.2.1轴力【例5.1】杆件受力如图5.5(a)所示,试分别求出1-1、2-2、3-3截面上的轴力。【解】(1)计算1-
3、1截面的轴力假想将杆沿1-1截面截开,取左端为研究对象,截面上的轴力N1按正方向假设,受力图如图5.5(b)所示。由平衡方程∑Fx=0,N1-P=0N1=P(拉力)(2)计算2-2截面的轴力假想将杆沿2-2截面截开,取左端为研究对象,截面上的轴力N2按正方向假设,受力图如图5.5(c)所示。由平衡方程∑Fx=0,N2+2P-P=0N2=P-2P=-P(压力)(3)计算3-3截面的轴力假想将杆沿3-3截面截开,取左端为研究对象,截面上的轴力N3按正方向假设,受力图如图5.5(d)所示。由平衡方程∑Fx=0,N3-2P+2P-P=0N3=2P-2P+P=P(拉力)计算截面的轴力,亦可选取右端
4、为研究对象。根据以上求解过程,可总结出计算轴力的以下规律:(1)某一截面的轴力等于该截面左侧(或右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2)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反的外力产生正值轴力,反之产生负值轴力。(3)代数和的正负,就是轴力的正负。图5.4图5.5为了形象而清晰地表示轴力沿轴线变化的情况,可按一定的比例,用平行于杆轴线的x坐标表示杆件横截面的位置,以与之垂直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上的轴力,这样的图形称为轴力图。通常两个坐标轴可省略不画,而将正值轴力画在x轴的上方,负值轴力画在x轴的下方。5.2.2轴力图【例5.2】杆件受力如图5.6(a)所示,试作其轴力图。【解】(1)计算约束反力取AE杆为研究对象,其受
5、力图如图5.6(b)所示。由平衡方程∑Fx=0,80+30-20-40-R=0R=50kN(2)计算各段的轴力AB段:考虑AB段内任一截面的左侧,由计算轴力的规律可得NAB=R=50kNBC段:同理,考虑左侧NBC=R-80=50-80=-30kNCD段:考虑右侧NCD=30-20=10kNDE段:考虑右侧NDE=-20kN(3)画轴力图由各段轴力的计算结果,按一定比例可作出其轴力图如图5.6(c)所示。从图上可看出最大轴力在AB段,其值Nmax=50kN。图5.65.3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取一等截面直杆,在其表面画两条垂直于杆轴的横线ab和cd,并在两条横线间画两条平行于杆轴
6、的纵向线。然后在杆两端加上一对轴向拉力,使杆件产生拉伸变形(图5.7)。从杆件表面可观察到:ab和cd直线分别平移至a1b1和c1d1位置,仍为直线且和杆轴垂直;两条纵向线伸长,且伸长量相等,并仍然与杆轴平行。根据观察到的表面现象,可作出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但沿轴线发生了平移。图5.7根据平面假设可知,任意两横截面间的各纵向线的伸长(或缩短)均相同。由材料的均匀连续性假设可知,横截面上的内力是均匀分布的,即各点的应力相等(图5.8)。设杆件横截面的面积为A,横截面上的轴力为N,则该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σ=N/Aσ的正负号与轴力相同,当N为正时,σ也为正,称为拉应
7、力;当N为负时,σ也为负,称为压应力。图5.8【例5.3】一阶梯形直杆受力如图5.9(a)所示。已知横截面面积为A1=400mm2,A2=300mm2,A3=200mm2,试求各横截面上的应力。【解】(1)计算轴力,画轴力图此题杆件所受外力与例5.2相同,只是直杆换成了阶梯杆。由例5.2知N1=50kN,N2=-30N,N3=10kN,N4=-20kN。轴力图如图5.9(b)所示。(2)计算各段的正应力AB段:σAB=N1/A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