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生产过程

味精的生产过程

ID:44729313

大小:415.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6

味精的生产过程_第1页
味精的生产过程_第2页
味精的生产过程_第3页
味精的生产过程_第4页
味精的生产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味精的生产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味精的生产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1.味精的种类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2)作为能源(3)解氨毒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二、味精的生产方法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1、水解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中和处理制成味精。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水解中和,提取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2、发酵法原理: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

2、糖蜜或醋酸为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制得味精。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3、合成法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然后制成味精。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4、提取法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水解、浓缩中和,提取废糖蜜————→谷氨酸————→味精一、味精的生产工艺图二、原料来源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淀粉:来自

3、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1、淀粉的预处理(1)淀粉的水解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2)淀粉的液化在a-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3)淀粉的糖化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喷射液化器层流罐糖化罐四、谷氨酸菌种的

4、培养1、谷氨酸发酵菌的特征和分类谷氨酸发酵菌分属于棒杆菌属、短杆菌属、小节菌属和节杆菌属中的细菌。⑴棒杆菌属细胞为直或微弯的杆菌,常呈一端膨大的棒状,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例如,AS.1.299,AS.1.542等。⑵短杆菌属细胞为短的不分支的直杆菌,大多数不运动,革兰氏染色阳性。⑶小节菌属为杆状菌,形状和排列都和棒杆菌相似,有时呈球杆菌状。⑷节杆菌属主要特点是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细胞形态由球菌变杆菌,由杆菌变球菌。一般不运动。我国谷氨酸发酵生产中使用的菌株主要有北京棒杆菌AS.1.299钝齿棒杆菌AS.1.542、HU7251、672等。2、谷氨酸菌种的扩大培养普遍采用二级种子培

5、养流程:即保藏菌种→斜面种子→摇瓶种子培养→种子罐→发酵罐(1)、菌种的扩大培养斜面菌种培养:32℃培养培养基成分AS.1.299AS1.542HU7251或B9672蛋白胨(%)1111牛肉膏(%)10.511氯化钠(%)0.50.50.50.5葡萄糖(%)—0.10.1—琼脂(%)222.72pH7.0~7.27.07.0~7.27.0(a)、一级种子的培养将培养好的培养基分装于1000ml三角瓶中,每瓶装200~250ml液体培养基,瓶口用6层纱布加一层绒布包扎,在0.1MPa的蒸汽压下灭菌30min。每只斜面菌种接种3只一级种子三角瓶。接种后,32℃振荡培养12h。培养好

6、的一级种子放在4℃冰箱备用。(b)、二级种子的培养通常使用种子罐培养,种子罐的大小是根据发酵罐的容积配套确定的。二级种子的数量是发酵培养液体积的1%。二级种子的培养温度为32℃,时间为7~10h(2)、种子的质量要求(a)、镜检菌体健壮,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呈单个或八字形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b)、要求二级种子活力旺盛,对数期种子的呼吸强度(QO2)大于1000mlO2/ml·h。(c)、平板检查,菌落蛋黄色,中间隆起,表面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呈半透明状。(d)、小摇瓶发酵试验,产酸稳定,并在高峰五、谷氨酸合成途径1、谷氨酸发酵的控制(1)、温度的控制国内常用菌株的最适生长温

7、度为30-34℃,产生谷氨酸的最适温度为34~36℃。0~12h的发酵前期,主要是长菌阶段;发酵12h后,菌体进入平衡期,增殖速度变得缓慢;温度提高到34~36℃,谷氨酸的生成量就增加。(2)、PH控制§一般发酵前期pH控制在7.5-8.5左右,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7.0~7.2,调低pH的目的在于提高与谷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的活力。§尿素被谷氨酸生产菌细胞的脲酶所分解放出氨,因而发酵液的pH会上升。§发酵过程中,由于菌体不断利用氨,以及有机酸和谷氨酸等代谢产物进入发酵液,使N源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