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下第五单元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画线字注音、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胡不见(xiàn引见)我于王。B.子墨子之守圉(yù通“御”,抵挡)有余。C.惠子相(xiàng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梁。D.宋无长(cháng多余的)木。2.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
2、是()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D.《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4.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B.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虽然
3、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C.乡为身死而不受。翻译: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污辱性的)施舍。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翻译: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欢乐。5.下列句子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老师读起课文来,声音抑扬顿挫,十分动听。B.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C.对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广大群众是深恶痛疾的。D.“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
4、致,使观众深受教育。6.对下面复句关系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A.一重复句,转折关系。B.一重复句,因果关系。C.二重复句,第一重是转折关系,第二重是因果关系。D.二重复句,第一重是因果关系,第二重也是因果关系。二、阅读《公输》,完成下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
5、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7.对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借子杀之愿:希望B.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C.吾义固不杀人固:坚固D.然胡不已乎已:停止8.下列句子中加点
6、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攻宋扶苏以数谏故5B.子墨子闻之辍耕之垄上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知而不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B.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
7、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D.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10.对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有短褐而(其人)欲窃之B.王曰:“(此人)必有窃疾矣。”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必取宋。D.虽杀臣,不能绝(宋城守御者)也。11.对下面句子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傲慢不讲理)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有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的心理)C.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
8、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的骄横、自负)D.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恼羞成怒,暗藏杀机)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肢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