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

ID:44711402

大小:203.7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5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_第1页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_第2页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_第3页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_第4页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第三章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课时作业24解三角形应用举例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24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1.(2019·襄阳模拟)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 D )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80°D.南偏西80°解析:由条件及图可知,∠A=∠CBA=40°,又∠BCD=60°,所以∠CBD=30°,所以∠DBA=10°,因此灯塔A在灯塔B的南偏西80°.2.(2019·许昌调研)如图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则灯塔A与B的距离为( B )A.ak

2、mB.akmC.akmD.2akm解析:由题图可知,∠ACB=120°,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ACB=a2+a2-2·a·a·=3a2,解得AB=a(km).3.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等于( D )A.5B.15C.5D.15解析:在△BCD中,∠CBD=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所以BC=15.在Rt△ABC中,AB=BCtan∠ACB=15×=15.4.如图所示,为

3、了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上取一条直线上的A,B,C三点进行测量,已知AB=50m,BC=120m,于A处测得水深AD=80m,于B处测得水深BE=200m,于C处测得水深CF=110m,则∠DEF的余弦值为( A )A.B.C.D.解析:如图所示,作DM∥AC交BE于N,交CF于M,则DF===10(m),DE===130(m),EF===150(m).在△DEF中,由余弦定理,得cos∠DEF===.5.地面上有两座相距120m的塔,在矮塔塔底望高塔塔顶的仰角为α,在高塔塔底望矮塔塔顶的仰角为,且在两塔底连线的中点O处望两塔塔顶的仰角互为余角,则两塔的高度分别为( B 

4、)A.50m,100mB.40m,90mC.40m,50mD.30m,40m解析:设高塔高Hm,矮塔高hm,在O点望高塔塔顶的仰角为β.则tanα=,tan=,根据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有=.①因为在两塔底连线的中点O望两塔塔顶的仰角互为余角,所以在O点望矮塔塔顶的仰角为-β,由tanβ=,tan=,得=.②联立①②解得H=90,h=40.即两座塔的高度分别为40m,90m.6.如图所示,一座建筑物AB的高为(30-10)m,在该建筑物的正东方向有一座通信塔CD.在它们之间的地面上的点M(B,M,D三点共线)处测得楼顶A,塔顶C的仰角分别是15°和60°,在楼顶A处测得塔顶C的仰角

5、为30°,则通信塔CD的高为( B )A.30mB.60mC.30mD.40m解析:在Rt△ABM中,AM====20(m).过点A作AN⊥CD于点N,如图所示.易知∠MAN=∠AMB=15°,所以∠MAC=30°+15°=45°.又∠AMC=180°-15°-60°=105°,所以∠ACM=30°.在△AMC中,由正弦定理得=,解得MC=40(m).在Rt△CMD中,CD=40×sin60°=60(m),故通信塔CD的高为60m.7.(2019·哈尔滨模拟)如图,某工程中要将一长为100m,倾斜角为75°的斜坡改造成倾斜角为30°的斜坡,并保持坡高不变,则坡底需加长100m.

6、解析:设坡底需加长xm,由正弦定理得=,解得x=100.8.如图,为了测量两座山峰上P,Q两点之间的距离,选择山坡上一段长度为300m且和P,Q两点在同一平面内的路段AB的两个端点作为观测点,现测得∠PAB=90°,∠PAQ=∠PBA=∠PBQ=60°,则P,Q两点间的距离为900m.解析:由已知,得∠QAB=∠PAB-∠PAQ=30°.又∠PBA=∠PBQ=60°,∴∠AQB=30°,∴AB=BQ.又PB为公共边,∴△PAB≌△PQB,∴PQ=PA.在Rt△PAB中,AP=AB·tan60°=900,故PQ=900,∴P,Q两点间的距离为900m.9.(2019·湖北百所重点

7、中学模拟)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卷五“田域类”里记载了这样一个题目:“今有沙田一段,有三斜,其小斜一十三里,中斜一十四里,大斜一十五里.里法三百步.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的沙田,三边长分别为13里,14里,15里,假设1里按500米计算,则该沙田的面积为21平方千米.解析:设在△ABC中,a=13里,b=14里,c=15里,∴cosC====,∴sinC=,故△ABC的面积为×13×14××5002×=21(平方千米).10.海轮“和谐号”从A处以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