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核心素养提升练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九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40分钟 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B.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C.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D.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解析】选D。材料中“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表
2、明,传统文化为了适应中国近代空前的民族危机不得不在原来的基础之上作出了适应时代潮流与历史使命的改变。故D正确。【加固训练】1834年,在与英国首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有关往来文书、通商等问题的交涉中,两广总督卢坤得出这样的认识:“该夷船止有两只,番稍止三四百人,别无长技,所持铜炮之利,可以及远摧坚……且该夷素性凶狡,向来持其船坚炮利,蚕食诸夷,一旦创之太甚。必不甘心,以后势必狡焉思逞。”这表明卢坤( )A.对西方的认识停留在表象层面B.已经摆脱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C.夸大战争威胁为妥协制造借口D.认识到中
3、英差距,产生防范心理【解析】选D。题干中“该夷船止有两只……以后势必狡焉思逞”的大意是:英国的船只有两条,大约有三四百人,他们没有其他的优势,但是他们的铜炮非常厉害,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摧毁坚固的东西,并且这些人素来凶残狡猾,经常用他们的坚船利炮蚕食其他国家,一旦他们受到重创,必定不会甘心,以后肯定还会竭尽脑汁思考如何得逞。这表明卢坤认识到英国坚船利炮的威力,中英之间的差距,产生了防范心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洪仁玕所著的《资政新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发起了
4、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解析】选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摆脱民族危机,故B正确。3.传统的经世思想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经世思想不仅包涵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的振兴实学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关注夷情的新视角。”以下思想,可以归入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世道必进,后胜于
5、今”C.“变法之本,在育人才”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选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材料中批判现实倡议改革关注夷情的经世思想,故D正确。4.三十余年间阐发“中体西用”者不止洋务一派,凡谈时务、讲西学的人,莫不接受或附和这一主张,甚至倡发此论者还以早期的改良派居多。这说明( )A.洋务派与维新派思想趋同B.西学已成为时代主流C.政治变革存在较大阻力D.“中体西用”得到普遍认可【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学西学的进步人士认可中体西用思想,不主张改变中国传统的封建体制,故
6、不利于政治变革,故C正确。【拓展延伸】对“西学东渐”的认识1.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3.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并将思想解放运动发展为政治实践。5.(2019·潍坊模拟)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今天看
7、来是正常的外交行为,当时的人们却感到愤愤不平。这种“不平”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B.对国际外交原则缺少理解C.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D.不断增强的爱国主义意识【解析】选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正常的外交行为,不涉及国家主权,故A错误;对正常外交行为的“不平”反映出时人对国际外交原则缺乏了解,但这不是实质问题,故B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即外国人进入到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侵犯了天朝的尊严,故C正确;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正常的外交行为,与爱国意识无关,故D错误。6.齐如山(1875-1962
8、)幼入同文馆,在回忆录中写道:初进馆,人不多,便每一个学生每月给三两银子的膏火,学一二年后,洋文有成绩者,则增至六两,再过一期增为八两,后增为十二两。彼时,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这从侧面反映了( )A.洋学堂招生艰难B.齐如山对同文馆的怀旧心情C.官办学校待遇好D.为培养政治精英不惜花重金【解析】选A。齐如山的回忆录描述了初进同文馆时每个学生的银两补贴,最开始是每月三两,最后能达到每月十二两,而在封建王朝地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