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704115
大小:26.8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5
《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重点难点: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诗人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
2、我们要来认识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大家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看似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内心。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它们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3、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故
3、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6、从刚才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2)、都是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学生如果说不全:老师相信同学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古诗,一定还会有更多地发现)(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读懂,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4、? [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2)这样的生活真是--? (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4)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自在)(
5、2)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起眼前绿草葱茏,一片生机。“六七里”:眼前是无限宽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吹着悠扬的笛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音乐《牧童短笛》)或许,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着牧童;或许,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
6、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4、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样的怀抱中的牧童,是怎样的牧童?(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快乐吗?5、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6、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知道了些什么?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渴望能过上这样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种渴望。(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1、牧童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到了什么)2、看到
7、这样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疑问?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明白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4、请同学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怎样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看到两个有趣的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