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

ID:4469010

大小:42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7-12-01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_第1页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_第2页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_第3页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_第4页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XXXX县“六个到村到户”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为做好我县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国开办发〔2014〕24号)、省扶贫办《关于下达我省贫困人口和贫困村识别规模的通知》(黔扶通〔2014〕30号)和《关于印发〈XX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扶领办通〔201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与步骤(一)工作方法1、识别标准。依据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2、,本次贫困人口识别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下同)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作为识别标准。2、识别内容。主要对申请为贫困对象的农户经济状况和劳动能力进行认定,对其收入通过相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测算统计。3、识别范围。此次贫困人口识别范围覆盖全县35个乡(镇)4个办事处573个村。4、主要做法。采取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的办法,由县逐级分解到乡(镇)和行政村。贫困户识别要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通过农户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和逐级审核的方式,整户识别。5、

3、登记内容。-29-《扶贫手册》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等六个方面内容。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标准时期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国务院扶贫办尚未下发《扶贫手册》,各乡(镇)暂将贫困户相关信息填入《XX省贫困户登记表》。(二)工作步骤1、规模分解。县扶贫办结合各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情况、发展基础等因素,认真参照省扶贫办《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参考办法》中“县乡到村规模分解”方式,将全县37.38万贫困人口规模(含政府已正式行文2014年

4、减贫的6万人)分解落实到35个乡(镇)。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规模。2、初选对象。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核实后在村民活动相对集中、知晓率较高的地方进行为期7天的一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3、审定公告。乡(镇)人民政府对所辖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严格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审核名单在各行政村和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为期7天的二榜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

5、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及县政府网站进行公告,并报上级扶贫办备案。4、结对帮扶。由县委组织部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台账,结成帮扶对子,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和帮扶责任人。5、制定计划。-29-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助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户需求和实际,围绕农户增收、培训转移、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从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制定帮扶计划,以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做到帮扶到村到户。6

6、、填写手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扶贫手册》由国务院扶贫办统一监制,省扶贫办统一印制,县扶贫办统一领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放,贫困户、村委会各执一册,在此基础上,乡(镇)要建立贫困户登记簿。7、数据录入。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扶贫手册》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数据审核。8、联网运行。做好贫困对象录入数据试运行。9、数据更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等及时更新贫困

7、户信息,并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办对全县贫困户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二、贫困村建档立卡方法与步骤(一)工作方法1、识别标准。执行国家对贫困村“一高一低一无”的识别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行政村贫困发生率高于27%(其中高于37.5%的定位一类贫困村,31%-37.5%之间的为二类贫困村,27%-31%之间的为三类贫困村)、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819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标准执行。2、识别内容。主要对申请为贫困村的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发展水平、基础设

8、施、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识别。3、识别范围。此次贫困村识别范围覆盖全县35个乡(镇)4个办事处的所有行政村(不含社区)。4、主要做法。-29-采取规模控制,县扶贫办将贫困村规模分解到乡(镇)。按照贫困村识别标准,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委会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省扶贫办备案”的流程进行。5、登记内容。《贫困村登记表》包括基本情况、发展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