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4687985

大小:1.33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3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案31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点(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5.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6

2、.评价(1)必要性:①从历史背景看,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帝国主义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扼杀在摇篮里;②从苏俄自身看,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十分薄弱,再加上一战的破坏,只能用特殊措施保卫革命果实。(2)不良后果:①余粮收集制,既侵犯了富裕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广大中农和贫农的利益,从而动摇了工农联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全国性的饥荒和严重的政治危机;②全盘国有化,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限度,政府控制过于严格使资产阶级站到反革命一边;③取消商品贸易,否定货币和价值规律,使投机猖獗,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二、新经

3、济政策(1921—1928年)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3.内容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国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等,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4.特点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旧政策而言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

4、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工农联盟,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1)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

5、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2)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2.表现(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3.评价(1)成就:①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②向农民索取太多,

6、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③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4.启示(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3)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四、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工业化对粮食的需求增大)。1933年1月,联共(

7、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1.内容: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农庄。2.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十分短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所有,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排斥在社会主义之外。3.成就: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急需的粮

8、食、原料、资金和劳动力,有力地配合了工业化。4.缺点:为追求集体化速度,采用行政手段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违背了自愿的原则。把农民的住宅、牲畜、家禽等收归公有,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