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

ID:42703706

大小:309.44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9-20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11辛亥革命导学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学案11辛亥革命一、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1.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主导力量最初是洋务派,不久立宪派开始推动新政的进程。(1)背景:①清政府在“仇洋排外”的对外战争中失利。②资产阶级立宪派要求“君主立宪”,革命派蓬勃发展。③清政府上下达成一致,不变革就无法继续统治。(2)内容:①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机构。②改革兵制,扩练新军。③改革学制,废□1科举,设学堂,奖留学。④依法保护和奖励□2工商业。(3)失败原因:①清政府掌控全国的能力削弱,执行力下

2、降。②改革缺乏诚意,改革措施滞后,统治者陷于孤立。22③革命打断了改革。(1)评价:清末新政是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然归于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在政治上进行的预备立宪措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3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1.立宪运动(1)地位: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1861—1895年)、维新运动(1895—1898年)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是使清朝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2)背景: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在西安发22布“上谕”,拉开了清末“新政”的序幕。其目的是对外取悦洋人,对内笼

3、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1)过程:初期的改革并未跳出“中体西用”樊篱,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又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主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2)结果:1911年5月,在立宪派的一再要求下清政府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但大权集中在皇亲国戚手中,时人讥称“皇族内阁”,舆论对此多感失望。“预备立宪

4、”的骗局被揭穿后,部分立宪派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汉族官员更加离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二、辛亥革命1.背景22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清末实行所谓“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4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5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6三民主义722础同盟会发动□1.爆发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22(1)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8四川

5、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9武汉三镇。2.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成立,定都□10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2(1)内容:主权在民国家主权属于□11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权分立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内阁制由议会多数党组织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总统无实权共和代议制议员和总统由□12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2)进步性:①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②是中国、也是亚洲近代第一部具有□13

6、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③在法律上确立了新的共和□14代议制,成为近现代中国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22(1)局限性:①内容不全: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②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权力,使得行政权力的划分极其混乱,造成后来的“府院之争”。③现实需要的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人治主义色彩,损害了立宪的严肃性。④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1.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建

7、立北洋政府(1)袁世凯掌握清朝实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袁世凯一向以开明务实著称,拥有强大武装,在清末“新政”中成绩颇著,得到了立宪派的拥护、资产阶级的信任,也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社会动荡,迫切需要一个铁腕人物来维持稳定。(2)南方阵营的危机: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害怕革命会危及自身利益。也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孙中山面对复杂动荡的局势,心有余而力不足,穷于应付,被迫妥协。(3)南北和谈: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袁世凯

8、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接受条件,逼迫清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