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十章化学实验综合题型第30讲探究性综合实验题习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0讲 探究性综合实验题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物质的性质探究4,5物质的成分探究1,2反应原理探究31.(2018·福建福州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Ⅰ.确定该蛋白质中的某些组成元素(1)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氮元素,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能证明铵盐存在的实验方法是 。 (2)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三种元素,采用如下图装置进行研究,通入氧气使样品在装置A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其余装置。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 。 ②装
2、置D的作用是 。 ③当装置B、C、E、F依次出现下列现象: ,品红褪色, ,出现白色浑浊;可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H2O、SO2、CO2。 结论: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氮等元素。Ⅱ.为测定该蛋白质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组取蛋白质样品充分燃烧,先用足量碘水吸收二氧化硫,再取吸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已知:2S2+I2S4+2I-(3)写出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 (5)取蛋白质样品mg进行测定
3、,采用c1mol/L的碘水V1mL进行吸收,滴定过量的碘时消耗c2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V2mL。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6)若燃烧时过量氧气进入吸收液中,可能会导致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Ⅰ.(1)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则证明存在铵盐。(2)蛋白质中含碳、氢、硫三种元素,通入氧气使样品在装置A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B装置中盛放无水硫酸铜检验水、C装置中
4、的品红检验二氧化硫、D装置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二氧化硫,E装置中的品红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F中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所以①装置B中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②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SO2,避免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③当装置B、C、E、F依次出现下列现象:粉末由白色变蓝色,C中品红褪色,E中品红不褪色(或仍显红色),F中出现白色浑浊;可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H2O、SO2、CO2。Ⅱ.(3)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生成硫酸、氢碘酸,反应方程式是I2+SO2+2H2OH2SO4+2HI。(4)达到滴定终点时碘单质完全
5、被还原为I-,现象是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5)设mg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是xg,根据电子守恒+=c1mol/L×V1×10-3L,x=32c1mol/L×V1×10-3L-16c2mol/L×V2×10-3L,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过量氧气进入吸收液中,部分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答案:(1)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6、2)①无水硫酸铜 ②除去SO2,避免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 ③粉末由白色变蓝色 不褪色(或仍显红色)(3)I2+SO2+2H2OH2SO4+2HI(4)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6)偏小2.(2019·浙江绍兴月考)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Ⅰ.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Ⅱ.待产生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Ⅲ.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
7、法: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1)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①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K4[Fe(CN)6]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②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再滴加K4[Fe(CN)6]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 。 (2)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实验装置现象1.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2.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3.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①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 性。
8、②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3)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将黑色沉淀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1)由①、②两个对照实验可知黑色固体中不含CuO。(2)①由黑色沉淀与稀硝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