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6397
大小:128.1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4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 )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2、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
2、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4、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
3、制宜5、某同学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答题,被“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的是什么”的题目难住了,打电话向你求助,你觉得应该是( )A.瓷都景德镇的白瓷B.精美的丝织品印染品C.唐代越窑的精美青瓷D.精湛的青铜器铸造艺术6、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7
4、、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8、“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叙述,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A、租佃关系B、雇佣关系C、人身依附关系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9、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B
5、.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都确信,他已经抵达亚洲。”但尽管如此,他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密切了美洲与亚洲的经济联系11、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③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④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两次工业革命的
6、相同影响主要有()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②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 ③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④提高了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不包括:()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C、民族资本家的自身努力D、洋务企业的诱导14、洋务运动“预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不幸战败15、1876年,在美国费城
7、举行的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的是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则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素有“三寸金莲”美誉的小绣花鞋。这一比较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 中国人迎合西方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嗜好 B.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手工业品C.中国还没有真正跨过近代科学的门槛D.中国生产工艺落后16、“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8、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C.甲午战后、一战时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