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80184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三、民为贵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2、讨论法、展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3、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教学设想】本课包括五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每则的观点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得民心者得天下”“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等都要熟读、精思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因此,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在掌握课文里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同时,着重全面、深刻地理解本章中涉及“民本思想”,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此外要结合前几课,进一步领会孟子的论辩风格,品味《孟子》善用比喻、对比的语言特色。【课时安排】 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有一些东西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它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魏征形象的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3、水则覆舟”这句话道出君与民的关系。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历史不止一次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条朴素的真理,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已经专门做了深刻而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第三课《民为贵》。来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二、朗读全文三、小组讨论1、分析第1则的思想:请同学们在原文找出第1则的中心论点?那么孟子为什么说“民贵君轻”呢?请说一说“民贵君轻”的原因?(结合原文找出依据)2、分析第2则:首先“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提示: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呢?结
4、合原文来回答)那么第2则孟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3、分析第3则:第3则孟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君仁民归”呢?四、小组代表上台展示1、展示第1则的思想:请同学们在原文找出第1则的中心论点?展示:开头第一句孟子就开门见山点出了这一则的中心论点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概括为就是“民贵君轻”、“民为贵”的思想。那么孟子为什么说“民贵君轻”呢?请说一说“民贵君轻”的原因?(结合原文找出依据)展示:依据1:原文“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赢得了人民就做天子,赢得了天子就做诸
5、侯,赢得了诸侯就做大夫。所以说民才是最重要的。依据2:原文“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国家,就重新立一个贤君,说明国君是可以更换的。依据3:原文“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说明社稷也是可以更改的。概括起来就是: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更改的,唯有民是不能变的,所以说“民贵君轻”“民为贵”,唯有百姓才是最重要的,人民、百姓才是根本,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上孟子“民贵君轻”“民为贵”的思想其实就是“民本思想”。总结一下第1则的思想,就是:“民贵君轻”的思想。它主要是从:“变置
6、诸侯,变置社稷”两方面来说的。2、展示第2则:首先“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提示: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呢?结合原文来回答)展示:在这里孟子面对齐宣王的问话,孟子首先给出了一个定义:什么叫贼,什么叫残,什么叫一夫,孟子指出桀和纣他们损害仁和义叫做独夫,那么诛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的行为是不存在弑君的问题,即贼害仁义,丧失民心就可杀,所以“汤放桀、武王伐纣”是诛一夫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是替天行道,替民行道。是推翻暴政的行为。那么第2则孟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展示:第2则告诉我们:君王如果统治残暴,人民就
7、会推翻他,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君暴民反”的道理,孟子用了“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例子来说明“君暴民反”。3、展示第3则:第3则孟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展示:第3则告诉我们,如果君主实行仁政的话,百姓就将归附他,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君仁民归”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君仁民归”呢?展示:第3则里面说“得天下有道”这个道就是“方法”。第一步就要:得其心,方法就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这样就能得其心,得其心就能得其民,得其民最后就能得天下。百姓就归附有仁德的国君。五、齐读第1、2、3则六、拓展分析怎样看待“天下--民--民心―
8、―仁政”的关系?七、作业:阅读、思考第4、5则,理解“君权谁授”的问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