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78407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长针深刺法改善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针深刺法改善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长针深刺疗法对屮风后64例患者足内翻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长针深刺阳陵泉穴、足三里穴、丘墟穴进行治疗。结果:64例患者中痊愈22例,好转18例,进步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达到87.5%结论:针刺得气后,长针深刺法对中风后足内翻的改善有明显疗效。【关键词】长针深刺中风足内翻【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73-02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病的总称。它是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
2、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1],中风后病人的足下垂、足内翻畸形使患者足与地面接触不良,重心向前移动有困难,跨步和步频、步速降低,当患者前移时产生典型的足趾拖拽,影响步行,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以及影响生活质量。针刺能改善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足内翻的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观察长针深刺法改善患者足内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与纳入标准选#2013年6月至12月因中风病收入我科室的患者,参照“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凡符合中风诊断标准,患肢存在足内翻并且足外展、背屈功能受限,发病3个月以内,年纪18岁以上,75岁以下,神清,病情稳定,
3、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无先天性足内翻或肌营养不良造成足内翻者,均可入组。1.2排除标准发病三个月以上,年龄18岁以下,75岁以上,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神志不清,病情不稳定、存在先天性足内翻或肌营养不良造成足内翻者,作为排除对象。1・3治疗方法在中风病的基础治疗上,加入针灸治疗。患者仰卧,选用华佗牌针灸针,75%酒精消毒后,患肢阳陵泉,足三里、丘墟穴用0・3nirnX70mm规格针灸针直刺2寸,提插补法,使针感传至足。30分钟后起针,并活动踝关节。连续治疗6d,休息ldo14d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效果。2结果2.1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4、4]制定。基木痊愈:足内翻的症状消失,主动活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正常,达到基本生理曲度;显效:足内翻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活动,但尚未达到正常生理曲度;好转:足内翻减轻,活动时受影响,未达生理曲度;无效:足内翻治疗前后体征及主动活动、生理曲度均无明显变化。2.2结果:3讨论中医认为中风多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因劳逸过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灵枢?刺节真邪》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风造成肢体瘫痪的根本原因是脑实质的器质性损伤,使牵张反射失去高级屮枢的调整。足内翻是
5、由小腿外侧肌群麻痹和胫骨前肌痉挛牵拉引起,《灵枢?邪客》篇也指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所以降低足肌痉挛十分必要。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合穴,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可以平肝潜阳,疏肝利胆,《针灸大成》记载,“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喘屮介然,头面肿。”《类经图翼》记载阳陵泉“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丘墟穴为胆经原穴,针刺原穴能使机体三焦Z气通畅,调节经络脏腑功能,进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中医认为“治痿独取阳明”,《灵枢》云足三里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
6、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故针刺足三里穴可以振奋阳明经气血,起到濡养气血,改善肌肉功能与状态。三穴相配,促进了肢体血液循环,使患肢的肌张力和功能得以改善及恢复。长针,又称芒针。《5九针?
7、匸原》曰:“长针…,其针身薄而锋其末,令可以取深邪远痹。”故长针有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之效。所以长针深刺足三里、阳陵泉、丘墟穴使针感向下传至足,可以起到改善下肢功能,调和阴阳的作用,对屮风后足内翻的改善冇明显疗效。参考文献[1]张卫东•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现状及变化趋势[A]•河南省卫生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卫生部脑卒中及高
8、危人群内科诊治技术培训班暨国际级继续教育培训班《脑卒中诊断与防治新进展》资料汇编[C]•河南省卫生厅、郑州人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脑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2012:11⑵牟晓英•针刺申脉、照海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D].Llj东中医药大学,2012[3JZY/T001.1-94,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4]•脑卒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屮华神经科杂志,1996,06:62-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