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

ID:15202469

大小:2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_第1页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_第2页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_第3页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_第4页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风后足内翻与下垂的综合防治对策【关键词】足畸形;中风;综合防治;康复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足内翻、下垂是中风后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现代医学对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中风后足内翻、下垂的基本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旨在提高患者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克服足内翻、下垂,进一步改善步态,恢复其功能。  1中风后足内翻、下垂的特点  足内翻、下垂多出现于中风急性期后,下肢肌力开始恢复,肌张力也由低下变为亢进或已进入痉挛期,临床表现足内翻、下垂或跖屈,足背屈、外翻不能或减弱,足趾屈曲并内收,随意运动能力很差。正常步行时髋关

2、节起主动作用,两个功率最大值为足跟着地前后与足趾离地前后,而由于中风后踝关节的过度跖屈致使前足掌和或足底外侧(足内翻)首先接地而非足跟接地,影响步行节律和步行时的稳定性,造成步态异常,这不仅影响踝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并可能对整个下肢功能带来不良影响。  2综合防治对策5  2.1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阳陵泉、阳交、光明、悬钟、金门。  针刺方法:阳陵泉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1~1.5寸,局部酸胀,见足外翻背屈;其余穴位针刺要求每个穴位均出现足背屈或足外翻,并能重复2~3次。留针时阳陵泉、悬钟加电针,采用断续波刺激,随电针的跳动见足背屈外翻,留针30min,1次/d,6d为1个疗程,周日休息。  2

3、.2脉冲治疗于阳陵泉、阳交,光明、悬钟,各放一对电极,随脉冲波刺激以见到足背屈、外翻为准,30min/次,1次/d,每6天为1个疗程,周日休息。  2.3神经康复  2.3.1中风偏瘫初期即保持下肢的良肢位即卧床期在臀腰部、膝关节下放置软枕,使下肢姿势呈: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背屈;或膝下不放软枕而使膝关节充分屈曲,足略外翻,足底平放于床上以对抗中风后的异常姿势的发生(即预防患肢痉挛,预防足下垂、内翻)。  2.3.25足内翻、下垂者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分别握住患肢足跟部和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10s,然

4、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3次后,令患者主动背屈、外翻1次,或令患肢自然垂于床边,在屈髋、屈膝同时足背屈、外翻,将患肢抬起足底放于床上,或辅以外力使足背屈、外翻或加阻力以增强足背屈、外翻的力量。  如果痉挛明显,可先采用按摩手法缓解其内侧肌群的痉挛,然后再施以康复手法。  2.3.3冰块刺激诱发对无背屈、外翻功能的还可用冰块诱发之。将装有碎冰块的乳胶手套,沿足外侧皮肤行多点刺激,每次在皮肤上停留的时间约1s,可见到足背屈、外翻,反复3~4遍为1次,休息5min后,再重复,共重复3次,每日行此治疗2次。  3讨论  中风后足内翻、下垂多由于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并与人体肌肉分布的解剖学特点相关

5、,从解剖部位上看,张力5高或易产生痉挛的肌群多在小腿的内后侧及足底部,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趾屈肌、比目鱼肌和蚓状肌、趾短屈肌等,而与之相对的拮抗肌群尤其是胫骨前肌肌力较弱。故中风后足内翻、下垂在病之初始即有不同程度表现,这是一种异常的运动模式,如果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进行肌力增强训练治疗,就会强化这种原始的运动模式而妨碍了高级的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不仅会影响踝关节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并可能对整个下肢功能及步态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尽早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方法矫治内翻、下垂。中风后足内翻、下垂的主要特征是跖屈肌群张力增高而足背屈肌群张力相对低下。足背屈肌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足外翻

6、肌有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如果针对性的使足背屈、外翻肌群兴奋,提高肌力、肌张力,即抑制和拮抗了内翻、跖屈肌,从而调节肌张力平衡。按传统的经络辨证本证应属阴跷脉证,《难经·二十九难》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我们在临床上采取针刺、脉冲及神经康复等方法综合治疗正是通过扶缓抑急,最终实现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防治足内翻、下垂的目的。阳陵泉穴下为胫骨前肌,阳交穴下为腓骨长肌,光明穴下为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悬钟穴下为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金门穴下为腓骨长肌、小趾外展肌,针刺诸穴加电针及低频脉冲刺激相关穴位,兴奋拮抗肌,抑制优势肌、痉挛肌群,达到调节肌张力平衡。神经康复训练旨在诱发或提高拮抗肌的肌力、肌张

7、力,抑制优势肌产生过高张力或痉挛,正确的主动训练有利于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是预防痉挛状态发生的根本措施[1]。另外,针刺的特殊外周感觉输入方式结合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使相关神经细胞的轴突发芽形成新的突触,建立接近于正常功能的新的神经环路网络—突触链,实现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同时抑制异常的低级中枢控制运动,使低级中枢神经细胞的突触链处于受抑制的高阈值状态[2]。综合防治的方法有效建立了正确的运动模式,提高了中风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