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76705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背阿是部透刺后,行滞针刺后出针,对照组背阿是部透刺,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在治疗中均每EI艾灸至阴、至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优丁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关键词滞针透刺艾灸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肩背部肌筋膜炎是肩背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困难,病程久,时间长,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采用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临床疗效佳,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84例均来自门诊和住院病人,男36例,女48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3个月〜12年,其中58例做过理疗,26例用过外用药,12例做过针刺、推拿。临床将确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方法:⑴针刺:府卧位或坐位。针刺部常规消毒。①治疗组:阿是部行“透刺”“滞针”o取0.35X50或0.35X100毫针,用手触及背部压痛点或寻找背部的阳性条索状或硬节压痛部。平刺或
3、斜刺至痛点或条索或硬节的一端,左手提押起痛点或阳性索状或硬结部,右手行针,透刺向另一端,行提插手法数次后右手单向捻针直至滞针(手下有沉滞牵拉感)后,向外间断快速出针,在出针中若沉滞牵拉感消失,再次行提插手法2〜3次,再行单向捻转呈滞针,如上述方法出针。依上法,在每一个压痛部行相同的刺法,1次5〜6个针刺点。隔天1次,7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6〜7天。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②对照组:阿是部行“透刺”,普通针刺外关,后溪或腕骨,曲恒留针20〜30分钟。⑵灸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艾灸至阴、至阳至皮肤潮红。1次/日,每次治疗完毕,患者活动肩背部10〜15分钟。疗效判断标准:①临
4、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活动自如,3个月内无复发。②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劳累后或阴雨天稍有不适。③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天气变化仍疼痛。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见表1。讨论所选病例病位在两肩胛部、肩胛肩区,为膀胱经、小肠经、督脉所过。临床表现为背痛,肌肉痉挛,触及索条或硬节。属于中医“痹证”,病变在筋和肌肉。病理改变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内经•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还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5、故卒然而痛。”治疗以“通”为治木病的关键。索状、硬节部采用“滞针”状态下快速出针,不仅激发“筋痹”“肌痹”病灶点的经气,产&强烈的针感,而但在快速出针的同时,通过牵拉撕扯,使(病灶点粘连,疤痕,挛缩)索条,结节得以快速松懈,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冃的。笔者临床观察,此方法用于病程长者,对局部经络气血的疏通较普通针刺治疗,病程明显缩短。艾灸至阳能宽胸理气,健脾调屮,温散背部寒邪。至阴为膀胱经“井”穴,膀胱经在背行于脊柱两侧,在腰“络肾”,“属膀胱”。艾灸至阴能温通膀胱经经气,温经散寒,消除肩胛间区的疼痛;振奋阳气,温肾壮阳益卫气。与上述治疗•起标本兼治,共同
6、治疗启背疼痛。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