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73429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2例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32例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木院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VS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中青年育龄妇女多发;病因以产后高凝状态最常见,其次为感染、口服避孕药、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增多症等,有6例患者病因不明;多为急性、亚急性发病;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视物不清、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缺损等多见;84.4%的患者D-二聚体增高;8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影像学表现颅内静脉窦狭窄或闭塞
2、、脑梗死、脑梗死伴出血等;治疗以脱水降颅压、抗凝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给予抗炎(感染性血栓)、扩容改善循环、抗癫痫对症治疗等;临床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1例,出现脑疝自动出院1例,总有效率为93.8%0结论CV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可疑患者及时做腰穿、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化验,可为诊断提供支持,监测治疗效果;影像学检查CTV或MRI+MRV、DSA具有确诊价值,是早期诊断CVST的关键;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和(或)干预高危因素、及早应用抗凝药物、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D-二聚体;凝血功能;抗
3、凝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c)-0194-03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脑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组疾病,木组疾病的特点为病因复杂、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漏诊[1]。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造成不良预后[2]。木研究探讨SCVT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來自本院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住院确诊的CVST患者32例。确诊标准:经CTV、MRV、DSA三项检查中至少其中一项支持诊断。1.2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全
4、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因、诱因、发病至确诊时间、主要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特征、化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血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凝血功能等);治疗方法包括:以脫水降颅压、抗凝治疗为主,根据病因、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给予抗炎(感染性血栓)、扩容改善循环、抗癫痫对症治疗等。1.3治疗方法患者一经诊断,①给予脱水降颅压:以甘露醇为主,如有禁忌证给予廿油果糖或20%人血白蛋白;②抗凝治疗: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使APTT增加1倍,病情稳定后(一般2周)给予华法林巩固治疗3〜6个月,维持INR在2〜3;③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和干预高危因素:有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积极控制血压,感染者给予抗炎治疗,脱水者给予补液扩容治疗,停止口服避孕药,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治疗,血脂、血糖异常者给予调血脂、稳定血糖;④对症治疗。1.4疗效评价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头痛、头昏,无视物模糊,无肢体活动障碍及抽搐等;好转:临床症状较入院时明显减轻,仅有轻度头痛、头昏,无肢体抽搐及活动障碍;无效:临床症状较入院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二治愈+好转。2结果2.1性别和年龄本组32例CVST患者,男6例,女26例,显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33;年龄最小16岁,最大52岁,平均(28.68±11.45)岁,发病
6、高峰年龄25〜42岁,显示中青年育龄女性(特别是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多发。1.2病因和诱发因素产妇17例(剖宫产术后3例,其中13例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口服避孕约2例,感染3例,恶性肿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血小板增多症1例,脱水并休克1例,原因不明的6例。1.3临床特点急性发病(1周内)19例,亚急性发病(1个月内)9例,慢性起病(1个月以上)4例;头痛27例(84.4%),呕吐15例(46.9%),视物不清10例(31.3%),癫痫12例(37.5%),出现局灶性神经缺损症状8例(25.0%),意识障碍4例(12.5%)o2.4脑脊液检查2
7、5例行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者22例0300mmH20者8例,200~300mmH20者14例),脑脊液压力正常者3例;蛋白升高者16例,蛋白正常者9例;白细胞升高者6例,白细胞正常者19例;除3例感染者外糖、氯化物均正常。2.5D-二聚体检测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D-二聚体,D-二聚体>0.5mg/L为阳性结果,其中,发病1个月以内的28例患者26例阳性,2例阴性;发病1个月以上的4例患者1例阳性,3例阴性。2.6凝血功能发现32例患者中28例(87.5%)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者24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
8、短者22例,血浆凝血酶时间(TT)缩短者12例,纤维蛋白原(FIB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