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

ID:44666887

大小:59.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_第1页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_第2页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_第3页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_第4页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课程期末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说文解字》中的互训董远扬汉语言文学1101班3110102159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具体探讨许慎《说文解字》屮所使用的互训释义手法的分类及互训词Z间的语义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谈谈笔者观念里互训的得失成败。关键词:《说文解字》互训正文:在学习训诂学的过程中,笔者与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了不少的接触。更因为在查找自己名字释义时所找到的“远,辽也。”和“辽,远也。”而对《说文解字》中的“互训”释义手法印彖深刻。因此,此次就以《说文解字》中的互训为论,谈一些浅见。一.何谓“互训”在汉代时期,训诂学就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许慎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集释五经六艺、诸子群书,铸就

2、了《说文解字》一书,全面而系统地复刻了先秦以降的语义系统。为了在浩瀚的字义海洋中清晰地理出波纹浪流,《说文解字》训示字义时所采用的方式亦继往开来,自成一格。陆宗达先生就通过研究指出,《说文解字》在释义时主要采用了互为训释、推索由来和标明意界三种方式。①而这其屮的“互为训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互训”。“互训”,即选择两个意义和用法相同的词互相训释。这种简洁而直接的释义方法出现较早,在我国最早的训诂专著《尔雅》中就可以观见其被广泛地使用,如“多,众也”、“众,多也”。自然,一种释义方式越是简单直接,就越难周密,也就难免被人戴上欠详细,不科学的帽子。但纵是如此,今人仍不应该轻视许

3、慎在《说文解字》屮所使用的互训。根据学者们的点数,《说文解字》屮采用互训的训释条例共计256组,即512条,占整部书中9353字的6%。其比例之高,为其他的词书所未有。②借由《说文解字》中为数甚众的互训条例,我们可以一窥先秦词语Z间的语义联系,摸索整个先秦词义系统的脉络。另外,《说文解字》中的部分互训词在历史发展中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渐演化为双音词,可以探讨双音词形成规律的重要源头之一。二.《说文解字》中“互训”的类型在《说文解字》的“互训”中,“单词互训”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单词互训在《说文解字》屮共计有199组,即398字,占有《说文解字》互训条例的80%o③例如:遇,逢也。(

4、二下•走部)逢,遇也。(二下•走部)走,趋也。(二上•走部)趋,走也。(二上•走部)辽,远也。(二上•走部)远,辽也。(二上•走部)吹,嘘也。(二上•口部)嘘,吹也。(二上•口部)栋,极也。(六上•木部)极,栋也。(六上•木部)“吹”和“嘘”在呼出气这一义位上相合;“走”和“趋”在快步疾行这一义位上一致;“遇”和“逢”在相遇这一义位上类同……我们从这些例子中大致可以推断出,两个词间互训关系的建立要求二者在至少一个义位上达成一致,也就是在两个词各自能指的意义范畴间存冇交集(这样的交集显然是比较犬的,否则是无法支撑起二者的互训关系的)。这样的单词互训是同类词互训的最主要形式。笔者在搜

5、集资料的过程屮也发现,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单词互训是严格意义上的“互训”的唯一形式。但笔者更倾向于另一种观点:在以义界训释的两个词之间,如果彼此是对方义界训释屮的主训词,那么这两个词就应该被判定为是互训的。毕竟释字义的义界是出几个义位构成的。义界释字归结到根本上还是可以视作“义位释字”。在构成义界的多个义位屮,起主要作用的,与所释义词发生直接关系的,始终是以单词形式出现的主训词。因此,这类训释方式完全可以被归入到互训的范畴中去。例如:庆,行贺人也。(-1•下•心部)贺,以礼物相奉庆也。(六下,贝部)缔,结不解也。(十三上•系部)结,缔也。(十三上•系部)视,瞻也。(八下,见部)瞻,

6、临视也。(四上,目部)在段玉裁所作的注中,“庆,谓心所喜而行也。”即庆表示一种喜悦欢乐状态下的祝贺;而“贺”是用礼物等特定的方式表示庆贺。二者互为对方的主训词,在“庆贺、祝贺”这一义位上相合。我们自然可以将此二者划入互训词的行列。缔和结之间,视和瞻之间,同样存在着类似的主训义位一致,故尔也被视作连绵词。在《说文解字》小,这类以义界形式互训的条例,共有57组,④为同义词辨析、分析同义词间细微差异提供了重要参考。一.《说文解字》中互训词的语义关系在探讨《说文解字》小互训的分类时,笔者提到了释义中的“义位”的问题,也就是互训词之间存在的语义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互训词间的语义关系主要可以

7、分为以下两类:—*・同位义关系两词同处在一个并列层面上,有的具有共同的上位义,有的没有上位义,二者的基础意义相同,只有附加意义有所差别。例如:茅,菅也。(一下•卄部)菅,茅也。(一下•卄部)追,逐也。(二下•走部)逐,追也。(二下•走部)悟,觉也。(十下•心部)觉,焙也。(十下•心部)技,巧也。(十二上,手部)巧,技也。(五上•工部)在段注中,“统言则茅草是一。”表明“茅”和“菅”是两种相似或相同的草类,在这二者间,没有上位义。“追”和“逐”均为追赶义,只是在具体口的上不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