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

ID:44664391

大小:4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现状,存在的困难,了解到他们的心态及期槊,提出对策及建议。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社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关键词】:失地农民现状问题对策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农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部分承包土地。有史以来,

2、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农民精心耕耘土地,土地则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但是,屮国农村的现代化必须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岀来,让他们在农业之外去才找新的生活。本文选取陇西县东巷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为支持开发建设,大量的农用耕地被征用,大量的农民放弃了自己耕种大半辈子的土地。为了解失去土地后农民生活的情况,笔者在对100户耕地被大量征用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一、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

3、一种正常的社会现彖。土地是农民一切生存的希槊和资本,扮演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耕地被征用,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失地农民。陇西县巩昌镇东巷村地处县城屮部,交通便利,辖3个村民小组,820户2903人,全村有党员51人。现有耕地63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20元。全村自来水、电视、电话普及率均达100%。2001年被定西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率先达标小康村。回顾东巷村的发展历程,变化翻天覆地。人们尝到了昔日清贫生活的苦涩,也品出了今日改革开放成果

4、的甘甜。口前,全村交通道路四通八达,商贸服务特色明显,群众衣食住行明显改善,集体经济积累迅速壮大。改革开放初期,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发挥本村位于城区的地理优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小,抢抓良好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他们立足经济基础好、交通便捷、市场信息畅通的优势,在全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发展渠道,抢占市场经济制高点,逐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业为龙头,多种产业并举的二、三产业群。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东巷村集体经济实力日益壮大,截止口前,已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上交利税400多万元,人

5、均从企业得到年纯收入1145元。工农业总产值由1985年的8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5000万元,增长了58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26万元增加到2000多万元,增长了近76.9倍。农业总产值由59万元减少到30万元,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使全村耕地而积减少了1283亩,耕地虽然减少了,但却为全村群众又提供了更大的就业效益。全村二、三产业产值由28万元增加到了5000万元,增长了178.5倍。1985年集体积累资金不足千元,口前已达到80多万元,固定资产由6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增长50倍。上世纪80年

6、代末,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东巷村的耕地便开始逐年减少,全村耕地而积由1985年的1672亩减少到389亩,净减少1200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985年的0.8亩减少到0.12亩。全村减少的土地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住宅小区建设,同时全村从事非农业的人数由1985年的157人增加到1280人,从事纯农业的人数不足百人。为了有效解决全村人多地少的突岀矛盾,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大胆提出了在本村“实施联产办砖厂”的思路,从此,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开发二三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序幕

7、逐渐拉开。通过采用村集休办、农民联户办、个体办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本村干部群众先后创办了东巷村建材厂、东巷砖瓦厂和加工、运输、机电修理、饮食服务等乡镇企业18家,并积极吸收全村乃至全镇闲散劳动力到企业务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发展思路,全村先后建成了规模较大的2家建筑安装企业,3家建材企业,200多家服务企业,10多家加工企业,28家餐饮企业。到2004年,已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上交利税370多万元。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180元增加到了200

8、8年的3120元,增长了17.2倍。1985年全村无一户农户有砖木结构住房,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2008年全村砖木、砖土木和钢混结构住房达到98%,人均住房而积达到29.5平方米。农民医疗保险参加率达到96%,社会保障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另外,从1980年开始村民的税费全部在集体积累小开支,村级集体积累达到100多万元。农村经济力的增强反过来又逐步增加了农户对集体的贡献。1996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审时度势,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在新村住宅区新建了幼儿园,占地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