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

ID:44662488

大小:49.6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_第1页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_第2页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_第3页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_第4页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_期末毛邓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摘要: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三十余载,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并生,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有了改革的不断推进,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在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深入总结改革的基本经验,冇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改革中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革特点发展趋势历史过程正文-、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宏观认识1・1、中国改革背

2、景与人类新型科技革命的出现当代科技革命促成两项事实: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产方式,通过使生产资料趋于科能化,推动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形式转移。二是显著改变了社会主义与资木主义的关系,资木主义在科技革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取得了较社会主义更快的发展,表明其生产关系仍具有生命力。上述事实超出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的预料。摆在社会主义国家而前的首耍任务已经不是如何战胜资木主义,而是如何迅速化解因显著落后于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政治危机;进而金面判断物质生产方式变化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影响,在新的认识基础上垂建超越资本上义的发展目标。屮国改革从前者起步,其收官之作取

3、决于后者的完成。1・2、中国改革路径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演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两场事变:(1)苏联修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中国走向/文化大革命0。(2)苏东剧变导致世界社会主义低谷,中国改革选择市场经济。两场事变推动中国先后进行否定市场经济和肯泄市场经济的变革实践。前者的失败证明不能照搬马列主义的本木,后者的成功提出如何重新认识超越资木主义的问题。这构成了屮国改革的点接动因。当代科技革命是渐次展开的过程,各种要素碰撞、整合,具体呆象充满悬疑、偶然,人们很难从--开始就洞悉全貌,也无法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结论。它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大概连当爭人最

4、初也无法预料,更别说与之有一段距离的社会主义者了。今天的认识是事后的判断,是对一大段历史梳理后的结论。在相当长一个阶段,社会主义者对这场革命在资木主义国家引起的变化动用了集体反应机制,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各抒己见,直至分歧加深,判若敌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变化育接影响了中国改革路径。1.3、中国改革前瞻与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矛盾当代资木主义运行形成两种矛盾:一是市场竞争加大开发力度,占•有资源总量增加引出生态危机。二是经济全球化推动财富分配不平等,利益冲突导致民族斗争、阶级斗争。两种孑肝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原创理论否定资木主义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需耍依据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通过文化创新完成对资木主义市场方式的超越。这构成中国改革的逻辑前景。中国改革对市场体制的选择大大改变了社会生产力面貌,使政治权力掌握了询所未冇的调控生产关系的物质手段。屮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与市场体制的历史演进趋势相一致。资木主义已经拥冇了成熟形态的市场经济,它所遇到的矛用也是市场体制木身的矛肝。屮国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往往表现为对既有市场模式的模仿,并不能真正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貌。现在,中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问题,不仅是改革进程发展的需耍,客观上也针对了资木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显现的弊端,是建

6、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开辟的-•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特点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党和政府的主导性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党和政府的主导性,也即改革主体鲜明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其领导力量——党及政府集小体现出来。有的学者也将此特征称为改革过稈的可控性、可逆性,其实质都是强调我国改革过程中领导主体的亜要地位。所以,党和政府的主导性也可以看作是我国改革过稈中领导主体亜要地位的集中体现。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实践探索的试验性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实践探索的试验性,也即改革主体与改革实践的相互协调性。有的学者把此特征概括为创造性、试

7、错性、灵活性等,其实质都是在不同层面上揭示改革主体与改革实践的协调程度。所以,实践探索的实验性也可以看作是改革主体与改革实践协调程度的反映。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体制过渡的长期性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具有体制过渡的长期性,即我们把改革看作是长期的、渐进的、不断量变质变的变革过程,而不赞成进行所谓的突变的、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认为这只能给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灾变。所以许多国内外学者比较认同我国改革所具有的体制过渡的长期性特征,并将此改革的战略方式称Z为“渐进式改革战略”。其实质无非是说明我们在改革战略上把改革当成是-•场“持久战”(这当然

8、并不■具体改革战役上的速决战相矛盾),从而在改革实践中实事求是地根据改革条件的成熟程度,来决定相应的改革进程的改革方式。这种体现着体制过渡长期性的稳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