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55276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索尼公司的不足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优点与不足(一)优点1•索尼二工业设计+黑科技+想象力索尼在进入的很多领域都做出过超过对手若干年的作品。做出无数第一,做出无数世界之最,在所有人不敢相信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天赋和想彖力。索尼辉煌的时候,与现在的苹果比冇过乙而无不及,或者说与苹果的成功是两种不同的成功。如杲说现在的苹果是整合资源的话,那时候的索尼就是一枝独秀的、需要人仰视的。2.把产品做到极致索尼的产品很少出现质量问题,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严谨。(二)不足1•涉足领域过多现在索尼的营业利益一半以上是来口金融事业,家电老本行似乎已经名存实亡了。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这
2、个公司失去了主心骨,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了。”索尼是以家电起家的企业,然而目前却在东摸一把西打一耙,失去了着重点,也就迷失其中了。2.创新意识不够“特丽珑”是CRT显示时代索尼的招牌显像管技术,也儿乎可以看作是索尼的代名词。但“特丽珑”Z后,索尼电视并没有延续这种在“高端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创新性”两方面都一枝独秀的优势。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特丽珑”显像管技术以及索尼屯视已经成为索尼公司的关键业务,但直到等离子技术高高在上、液晶显示技术大行其道,索尼公司依然没有找到可以媲美“特丽珑”显像管技术的、堪称划时代创新成果的后继者。
3、曾经的晶体管收咅机是索尼创始人、井深大和技术人员为了延长收咅机的使用时间而通过F1以继夜的努力之后开发出來的产品,在当时被誉为是彻底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划吋代产品。然而现在的索尼似乎失去了持之以恒的开拓、创新精神To3•没有紧跟市场需求盛田昭夫在1989年说过:“我们的駛件软件服务就像是两个车轮,运行速度是一致的。”可见索尼的创办人对硬件软件的建设是一视同仁的。然而索尼虽然早在33年前就有了“便携式电子设备”(代表就是随身听)的构想,但在软件开发以及网络服务普及方而已经远远落在了苹果Z后。索尼做不到像乔布斯那样根木不考虑用户是否需要
4、什么。且手机不整合PS商店,浪费了如此巨大的资源。不关注用户体验,不关注新兴市场用户需求,一味追求高端和小众市场,无异于自杀。二、建议与对策(一)产品层面现在来看索尼,本质上只能算一个硕件生产商。硬件发展到今天可以做岀各种高大上的产品,但是终归也只是一件物品,而且制作工艺、材料、工业设计这些,各家的水平也都非常接近。仅就硬件本身而言,产品的差异化已经非常小,而软件或者说网络则给了硬件以灵魂,让原本孤立的硬件有了无限可能和不同。为什么说OS是硬件的灵魂?触屏和移动吋代,界面、交互体验、包描最重要的内容,都是通过软件去承载的。拿手机来
5、说,Android和iOS手机和他们背后的整个生态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索尼没有成为这两极中的一极,甚至也没有做出來MIUI这种东曲,“毫无灵魂”的硬件产品,做得再美艳,也注定要被抛弃。这个道理同样可以适用于索尼的其它产品,电视、MP3、PSP等等。(二)公司层面看看“互联网思维”的始作俑者小米是怎么做的:发烧概念营销,饥饿营销,新媒体营销,”用户至上“的营销,一系列营销洗脑之后,祭出低价+相对优质的产品,在众多粗糙山寨机和高价智能机之间,一炮而红。就算索尼手机和小米在产品的软硬件体验层而是冇一些差距,但真正造就今天局而的,述是
6、营销。这种营销从内到外早已经超越了产品成为小米的灵魂,说好听点就叫“互联网思维”。专注、口碑、极致、快,最后的落地点都是营销。说索尼没有互联网思维,其实就是他不懂在互联网时代依靠新媒体做营销。这已经不是产品能解决的问题,是整个索尼公司都没冇这种意识,去屈就、迎合、忽悠用户,去接“互联网思维”的地气。这个问题,才是最致命的。引用索尼前总裁出井伸之的一句话:“日本在IT革命的世界潮流屮完全落在了后而。大量生产方式的产业资本主义已经渗入日本企业的骨髓,从而无法转换思想,除了持续向欧美发达国家出口汽车和电化产品外根本记没冇其他想法”。产业
7、资木主义确实是对日木经济结构的恰当描述,研究开发硬件、实体(比如家电,消费数码产品,汽车),并进行产业化大批量生产,而较少关注“软”的东西(比如软件,网络,信息。这些是IT时代取胜的关键)。索尼同样如此,它生产各种各样的实用玩意儿,手机,MP3播放器,数码相机,ps游戏机,数字摄录机,笔记本屯脑,3D电视机等等,貌似一个庞大的产业结构,但彼此之间联系松散,而且这么多产品能跟这个IT时代联系上的实在太少。反观苹果,只有少的可怜的产品线,但它利用一个AppStore和一个iOS系统,将这些产品组成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封闭系统。其核心就是智
8、能化,其特点是彼此融合、同时与时代融合。索尼经营不善的原因不是因为它的全球化战略出错,不是因为它的竞争对手强大,不是因为它的成木过高机构臃肿,不是因为它的企业文化削弱,而是它那种大而全、松散的产品结构已经不再适用于这个强调融合与联系的IT时代,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