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38712
大小:51.1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4
《秘由心生【本科临床医学论文设计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秘由心生【摘要】目的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使不尽感为症状的功能性肠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尙不明确,大量的硏究结果证实其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目前精神心理因素在F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所占的地位尙无定论。我们认为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可能是弓I发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原因,鉴于此,提出了“秘由心生”的观点,并在文中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秘由心生;精神心理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1]:在校大学生便秘的患病率为14.32%。北京地区慢性使秘
2、发病率[2]为6.07%。虽然目前功能性使秘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甚明确,但是较多的硏究结果证实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秘由心生”的观点。1秘由心生的诠释秘由心生的“心”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匚、理因素,这里的“秘”指功能性使秘(FunctionConstipation,FC),根据其不同的病理生理(粪使传输缓慢或是排便障碍)可将其分为3型[3]即慢传输型便秘(STC)、山口梗阻型便秘(00C)和混合型便秘。其诊断主要依据罗马ID标准[4],在排除器质性便秘的基础上:(1)必须满足以下2项或2项以上: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
3、%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c.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c・至少25%的排便需要用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f・排便次数<3次/周。(2)在不用缓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3)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勻多种因索有关,如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滥用泻药、盆底功能障碍、遗传因素等。但若究其本源,我们认为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可能是引发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原因。而异常的精神心理与患者的性格特质及其近远期的负性事件经历有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4、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患者的性格特质以及负性事件经历相关。以下我们就将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1・1性格特质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性格特质,心理学描述为人显示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目前已知的性格类型有A、B、C、D四型。[5]随着对疾病硏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注意到许多疾病的发生并非全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它与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人的性格特质可能相关,特定性格特质的人群往往具有患病的倾向。分析冃前的硏究我们发现,这类人群常属于C型性格,具有忍耐顺从、愤怒内向等心理特征,具有该类性格的人长期将压力积压而得不到释放,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
5、精神心理的异常,进而通过某种途径导致功能性便秘。对于A型性格的人而言,这类人群具有争强好胜、急躁易激动等心理特点'同时该类人辞往往承受较大的社会压力,容易引发精神心理障碍而导致功能性便秘。而B、D型性格的人群患病相对较少。同时,功能性便秘患者在长期的便秘症状中易产生精神心理障碍,便秘后的精神心理症状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便秘症状,形成“精神一便秘一精神”的恶性循环。有硏究结果证实[6,7]便秘患者尤其是慢性特发性便秘具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特别是在抑郁、焦虑方面更为突出。林征、林琳等[8]对44例功能性便秘行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进行社会、心理、行为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功
6、能性便秘患者较对照组(正常人)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以焦虑和/或抑郁最为突出。1.2负性事件与功能性便秘的关系负性事件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功能性便秘的患者往往有远期和(或者)近期的负性应激事件刺激的经历。常见的应激事件有夫妻争执、工种变动、子女学习困难、家庭成员纠纷、家属重病、工作压力显著增加、子女就业、升学就业受挫等,尤以工作学习中的负性事件居多。贺平,何红艳[9]通过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心理测试来硏究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采显示:FC患者负性事件得分均高于健康组,表明FC患者较健康者有较多的生活应激事件。负性事件导致使秘的作用机制尙
7、不清楚,吴立平等提出“脑肠轴神经系统的记忆假说”[10],把脑肠轴神经系统看作和高级神经系统一样存在记忆功能,这种记忆可由外界有害因素的刺激产生,加强,唤醒,也可被遗忘,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但这种记忆不受高级神经系统的意识控制和支配。负性事件的精神心理刺激可能被胃肠系统“记忆”,成为日后-的发病基础。2秘由心生可能机制的探讨2.1脑肠学说“肠脑轴”近年来引起我们重视的“脑肠轴”学说可能更好地解释了“秘由心生”的发病机制。该理论认为[11],人体内的胃肠道是一个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的系统,胃肠功能就是在这三个神经系统的密切配合、调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