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

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

ID:44631698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_第1页
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_第2页
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浅谈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6-1948-02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慢性疱疹性皮肤病。中医有缠腰火丹、蛇串疮、蛇盘疮等名称。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称“蜘蛛丹”。以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病患处如火燎为其特征。《外科启玄》云:“蜘蛛疱,此生于皮肤间,与水窝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本病大多发生在成年人。1临床表现皮损为炎性红斑上有簇集成群的绿豆大小的水疱,累累如串珠。沿外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疱群间皮肤正常,多发生腰胁,胸部、颜面及大腿内侧。一般单侧发生,很少超过正中线。发病前或起疹时有

2、不同程度的疼痛。可伴有轻度发热、神疲乏力、胃纳不佳、口干苦。皮损偶有表现为丘疹性、大疱性、甚或血疱性、坏疽性。眼部带状疱疹因累及三叉神经眼支,可损害眼球,有失明之虑。本病病程约二周左右。愈后很少复发,有少数患者可遗留神经痛。本病发病原因多由情志不遂,肝火妄动而致肝胆火盛;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而致脾湿内生、或痰病之后正气虚弱,外因多为邪毒侵袭。2临床主耍分热盛、湿热、湿盛和瘀滞四型2.1热盛的主要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火丹初起,皮肤赤色、呈小粟粒状,疱疹灼热难受,剧烈疼痛伴有发热,心烦、坐卧不安,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2.2湿热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红斑,红丘疹簇集性水疱,口苦,纳

3、呆腹胀。舌质红,苔黄。脉洪数。2.3湿盛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损红斑簇集成群,绿豆大小水疱累累成串珠,疼痛,发热。神疲乏力,胃纳不佳,口干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2.4瘀滞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遗留神经痛。3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3.1热盛型治法:清心肝之火,凉血解毒利湿。方药:银翘二黄汤加减:黄苓15g、丹皮15g、黄连5g、金银花20g、连翘15g、紫草10g、代赭石30g、灵磁石30s发于上部者(颈部以至头面)责之于心肝,治宜清热泻火,平肝凉血为主,上方加山羊角、石决明各30g.生地15g、野菊花10g。发于屮部者,责Z于肝脾,治宜清肝泻火,理气止痛为主。上方加延胡索15g、金铃子、陈皮各1

4、5g、全枯楼20®发于下部者,责之于肝肾,治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为主,上方加牛膝、地丁各15g,黄柏10g。凡夜寐不安严重者加朱茯苓10g,夜交藤、珍珠母各30g。3.2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柴胡10g、黄苓10g、山梔10g、板兰根30g、紫草10g、生地15g、车前了10,甘草5g。发生在颜面者加牛莠了10g、野菊花10go发于眼部者加石决明15g。谷精草10g,发于下肢者,加苍术10g、黄柏10g;疼痛甚者加金铃子10,元胡10g、丹参15g;便干者加大黄10g:夜寐不安者加猪苓10g、珍珠母30g;有血瘀者加丹皮10,赤芍10g等。方中龙胆草泻

5、肝胆之火,祛湿热解毒。车前子、土茯苓清热燥湿。板蓝根、紫草、生地清热利湿。柴胡疏肝解郁,清热以解郁之痛,甘草调和诸药,并能解毒。3.3湿盛型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散风解毒止痒。方药:黄连革术汤加减:草解25.茯苓15g、荧实15g、口术15g、连翘10g、苍术12g、防风10g、淮山药15g、白芷10g、白痪藜、桔梗各10g、赤小豆lOg加减。偏热盛者加桑口皮10g、金银花15灯偏寒者加荆芥穗10g>桂枝10g。气虚者加生黄罠15g、防已10go本病乃病毒感染,一般加槟榔10~20g板兰根15g还可以加白鲜皮引药入皮毛,兼散风毒。3.4瘀滞型治法:活血行气通络止痛。方药:镇痛汤加减:组成:细辛、

6、丹参、王不留行各30g、路路通20g、口芍50g、延胡索、地龙、土鳖虫、丝瓜络、廿草各15g加减。发于头面部加口芷15g。发于颈背部加葛根15g。发于腰以下加川牛膝10.夜交藤30g。刺痛难忍者加制乳香、没药各15go兼胀痛者加郁金、青皮各15go有明显瘀血者加丹参、川苇15g,因疼痛影响睡眠者加酸枣仁20g磁石15go4讨论笔者运用中药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收到良好效果。带状疱疹是病毒性感染所致的…种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发于胸胁部、腰部其次颜面部、下肢等部位。本病多因心、肝二经风火所生或因脾经湿邪郁久化热内蕴,复受外邪侵袭,二邪相持,阻隔经络致气血失常而引起热毒蕴于血分而发红斑,肿胀,疼

7、痛异常,湿盛则引起水疱。除用中药治疗外还可配合针灸拔火罐疗法效果也很显著。针刺合谷、支沟、阳陵泉。局部病灶采用围针。离病灶0.5cm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去针后拔罐。效果佳。疼痛均减轻,或消失。每FI或隔FI一次。上肢及背部取大椎、曲池、内关、肺俞、合谷、肝俞等穴。下肢取阳陵泉、足三里、大椎、肺俞等穴位。10次为一疗程。木病的治疗应谨守腐机,准确辨证,根据具体病症,湿热和偏重程度进行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