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9001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新课标理念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标理念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根据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本文提出了阅读教学的运用原则与策略,着重论述了课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并通过实例阐述了其运用,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了有一定操作性的范例。【关键词】课文教学;新课标理念;语文教育部新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问题,还强调了学习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其卷入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来,全面提高学牛的语文素养。一、运用原则(―)授Z以渔,教给方法布鲁纳指出,“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
2、和努力发现,方能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学生的课文阅读也是如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所需要的信息作科学的检索、提取、加工、储存,才能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演绎,才能获取新的知识,并有所收获。发现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认识和加工过程,为此,结合“课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可从三方面落实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学会寻找信息和提取信息的方法。1.整体粗读,了解内容。初读课文,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阅读的过程屮发现疑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冇这样,才可能让学生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进入柳喑花明的境界。学生粗读课文,要
3、求越过障碍,一气呵成,但注意力应集中在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上,力求形成总体印象。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解扫清字词障碍,较熟练地阅读课文,有意引导学生发现那些关乎全局的信息部位,如题眼、文眼、中心词、重点句。2.部分细读,感知语言。任何一篇课文,总有重点词句、段落,着重抓住这些地方,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往往-事半功倍。抓住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并注意它与段、篇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在表达上也能受到启发。通过以重点段落的深入感知和词句揣摩,以及对文章的语言意义、表达效果的思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此,在这一阶段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语句中提炼出潜在的
4、观点,即发掘语言的隐含信息,推敲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弄清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以便进一步体会记叙文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情感。3.综合运用,形成素养。中学语文文章体裁其多,特点各异。抓住课文特点阅读,既省时又高效。以记叙文为例,读写人的课文,可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并演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从中悟出人物的品质和了解写作技巧;读记事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在理清事情关系后,讨论琢磨事情所反映的意义;读写景状物的课文,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感知理解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等。其实,学生阅读屮的发现,岂止是理解词意、分段概意、归纳屮心、分析
5、写作特点这些常见的知识点。阅读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睿智的人谈话,从语言文字中发现人格的魅力、智慧的光芒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比开出一座富饶的金矿收获还多。(-)多向交流,积极互动1•师生对话。教师应成为学牛的同读者,成为学牛可亲可信的朋友。一方面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耍的知识背景,提醒学生注意文中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另一方面教师应参与阅读,以自己的理解,特别是人生阅历等学生尚不具备的储存,跟学生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帮助学生解答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对话时,要勇敢承担师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帮助学生联系当代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读懂、读活课文;当然,这种超越课文的阅读,教师也仅仅是引导而已,意
6、在引领学生更好地关注、品味、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现象。2.学生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一个学生发表了看法,其他的学生就是一种吸收,这种吸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能帮助学生的对话走向成熟、全面、深刻,能使学牛间的讨论和争辩更为激烈,促进学牛思维的发展,正如钟启泉所说,学生间的对话意义在于“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1]由此观之,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対话就显得非常重耍。二、运用策略(-)营造课堂氛围在教学屮要实现互动,需要贯彻民主的精神。教者应有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
7、的爱心和悦纳的情怀。不能总是摆着教师的架子,讲究师道尊严,生怕学生越雷池一步,有一点不恭Z举,有一点不同意见。没有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就无法落实这个过程。首先做好对话的准备,如在阅读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都可在文中批注,以便说话时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其次对话中只说所知所惑,忌多说少说。同时告诫学生如何保持与同学的沟通,当别人说话时,可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主动向别人表示自己在聆听。如“我明白”或“能说清楚些吗”、“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