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7568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近一段吋间,我接连听了黄恕伯教授和吴校长的报告,使口己对于如何提高个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看法,下面就简单谈一下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一、课堂教学:“讲什么”和“怎么讲”——“讲什么呵以尊重教材,但“怎么讲嗖自己创造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战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涉及到如何评判一节课,而且它关系到老师们应该怎样备好、上好一节课的大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评价量表,把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总分100分,分解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儿个主题,每个主题乂细分为若干方面进行赋分。这是普遍的做法,教育界已习以为常,但黄恕伯老
2、师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对教学评价的各个主题,其内容应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Z间的相关度应尽可能小,这是事物分类的基木原则,但教学内容和教学冃标是密切和关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也是密切相关的,而教学效果又是跟教学冃标、内容、过程、方法密切相关,一个教学行为,将在多个评价主题上得到体现,这不是科学的评价过程。评价一节课,主要是两个主题:一是标和内容”,二是“过程和方法二如果把教学称Z为“讲课”,那么前者说的是“讲什么”,后者是“怎么讲”,两者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这应该是评价一节课的两个主题。“讲什么”和“怎么讲二不仅是教学评价的两个主题,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主题,教师备课,
3、需要思考的就是这两个方而。黄老师认为,知识线索的设计可以尊重教材,因为知识线索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必要去刻意改变。但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要有白己的创造,我们正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实现全曲的课程目标。例如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实验的教学,如果让学生按教材的陈述去“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山于学生操作询已经知道牛顿第三定律,对实验结果没有悬念,因而缺乏实验热情。黄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吋,故意把不准确的测力计分发给部分学生,创设了两个对拉的测力计读数不相等的情景,引发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丿IJ力是否相等进行质疑,并启发人家思考:如何通过实验來检验这两个拉力是否相等?最后,
4、通过集体讨论,用“等效替换”的实验方法证明了这两个读数不等的力,其大小是相等的。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完成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关系的知识目标,也具体经历了“等效替换”实验方法的设计过程,而且激发了学习热情,养成了认真仔细的实验习惯、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多维的课程bl标,都来源于对“怎么讲叩勺创造。所以,我们的备课也耍清楚明白每一节课耍讲的内容,更耍备好所讲知识的形式,力争每一节课堂都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品。二、阶段目标:“今天”和“明天”——着眼于“明天",但立足于“今天”循序渐进,是黄恕伯老师教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他川“处理好终结性冃标和阶段性冃标的关系”,把这种思想变得具有町操作性
5、。用他的话来说,教学耍着眼于“明天”,但需立足于“今天”,“今天,,不要过急地实现本属于“明天,,的目标。高考是看得见的“切天,,目标,还有更深远的“明天”目标需要着眼于教学之中,这就是学住的创造能力。黄老师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能以高分录取理想的高等学校,这无疑是高中学生奋力所求的终结性FI标。要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终结性冃标,就要冇步骤地捉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习惯。黄恕们老师认为,把高屮物理学习的终结性目标一步到位地摆在高一学生面前让学生攀越,这不仅是无法实现的,而且它将便学生形成许多不良学习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黄老师把高中物理课分成四个阶段,笫一
6、•阶段是新课的学习,这是高屮物理课最长的一段学习过程,随后是高考总复习的三个轮次。这儿个学习阶段都应该制订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只有目标循序渐进,才能实现能力的逐步提高。那么,英他学科的学习也应该如此,要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不能拔苗助长,要立足今天,才能更好地把握明天。三、方法教学:“讲授”与“渗透”——“讲授”只能理解,“渗透”才能掌握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关于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讲授得很清楚,学生也听得很明白,甚至于还做了专门练习,但以后碰到真止耍用到这种方法的吋候,学生却不能自觉地去提取和应用这个方法。这表明,对于这个方法,学生已经理解、但没有掌握,这是因为关于“方法的教
7、学方法"出了问题。然而,黄老师发现,学生对一种方法的学握,并不是通过一两次教学的渲染就能完成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的教学跟概念、规律的教学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关于方法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渗透",并不是“讲授"。渗透式教学具冇两个特点,一是需要在教学屮进行系统化布局,不断重现、深化;二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构,每次应用同-•方法的情景都不相同。试想,如果学生经历了不同情景中、不同形式下用同一种思路解决问题的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