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讨论式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讨论式课堂教学•中学语文论文浅谈初中语文讨论式课堂教学安徽省怀远县魏庄初级中学张传庆【摘要】课堂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触动或启发,灵感得以突显,从而提出有创造性的观点或发现。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课堂讨论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走,避免随机进行。课堂讨论的优化:阅读前有任务;讨论前有组织,讨论中有话题;发言时有互动,发言中有点拨;讨论后有小结,交流后有反馈。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讨论;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3-0023-01语文教学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实现语文课程
2、教学目标是个系统工程z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涉及语文课程全局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其中的讨论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讨论式教学的优势从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说”讨论较之提问更有利于照顾到所有学生,学生参与教学的覆盖面相对扩大了。因为讨论不是以某一个学生为主体,而是所有学生同时成为主体,同时进行课堂活动,这就克服了因受时间的限制,在一节课中很难让所有学生同等地得到提问机会的弊端。从交往、讨论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交往和讨论的情境下,学生必须思考、倾听、作出判断,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大量的内隐活动都
3、是在学生思维的参与F完成的,所以,从此意义上看,在教学中最能激起学生思维的不是听课、考试,而是课堂上的交往和互动。课堂讨论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触动或启发,使灵感得以突显,从而提出有创造性的观点。二组织课堂讨论的基础L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是在自主、互助的模式下,每个小组成为一个荣辱与共的集体,学习小组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然后以责任制进行约束,尽量做到组内人人有事做。小组长尤为重要z要组织组员进行课前预习和课上展示z汇总学习成果等。最后是小组学习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激发其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逐
4、步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2.课堂讨论要注意的问题其一,讨论的问题应针对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空泛。在自学环节,由于对文本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做岀适当的处理:浅显、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退回小组解决;—些问题虽有一定的思考性,却没有争议性,这部分内容可以放在集体学习时探讨、讲解。而放在课堂展示环节的问题则应该是围绕该课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有思考性的,这才真正具有认知矛盾和思维的冲突,才能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其二,讨论切忌沦为形式,特别应避免随机进行。教师提岀要求,学生马上开始讨论,常常出现〃我说我的
5、道理,他说他的观点〃的现象,甚至有时由于受时间限制,整个小组成员还没有全部发表意见,讨论就被终止了。结果,作为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并没有对讨论各方的不同意见进行整合,而对于小组中积极思考的学生来说,自己的意见根本没有机会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关注,这会对其主动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应延迟评判,禁止批评,应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层次、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提出有独创性的想法。三、课堂讨论的优化课堂讨论是阅读教学常用的形式,它既体现了语文课对话教学的特点z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6、性,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也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1•阅读前有任务学生阅读文本是课堂讨论的前提,阅读要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前,给出一定的任务是很必要的。①要求学生根据文体的要求进行研读。不同的文体,其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是不同的,认清文体特点是把握一篇文章要点的重要途径。②要求学生理清内容的层次,以便在阅读中分层思考问题,分层把握要点。这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尽可能在一次性阅读中做到注意点和注视点同步,减少回视次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果。③把握要点,以便在阅读
7、中认准主攻方向,领会文章主旨及写法。④画线批注,在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讨论时提出,同时还要敢于质疑,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导学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导学。2讨论前有组织z讨论中有话题课堂讨论应有两个构成,一是小组讨论,二是课堂对话。小组讨论中要求人人参与,把各自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问拿出来讨论,然后小组根据问题再次研读,最终形成小组意见。课堂对话以代表发言为主,组员可以补充。教师要尽可能早地收集各小组的意见,提炼出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然后围绕一个或几个话题进行课堂对话z其特点在于对象对话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这
8、个对象就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双向甚至多向的有针对性的对话。有序性就是对话要有先后顺序,逐个讨论,有序发言,对话者要遵循一走的规则;有效性则是指对话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教师应适当控制讨论的〃火候〃,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