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2462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几点必备条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肉淡初中化学採屯性教学的几点必备条件高邮赞化学校郭从年朱国定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是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与之对应,新的初中化学的课程标准也更加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与探究,提倡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行探究性教学,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探究性教学在各地进行的如火如荼。但什么是探究性教学,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要进行探究式教学,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进行探究性教学就是当前化学教育者所要关注的问题
2、了。笔者认为要进行探究性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一位教师在上《金属的防护》一节内容时,开始时提问:钢铁为什么会生锈?使钢铁生锈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学生大胆猜测使铁生锈的因素)。学生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位老师很着急:你们大胆地猜测呀?其实学生也想大胆的猜测,可他们因为没有钢铁生锈的理论基础,根本无从下
3、手。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究。否则一切探究只是空中楼阁。二、探究要有一定的情景。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前人已研究过的,有现成的结论。但对于学生们来说却是新颖的。当他们面对这一问题时,同科学家们当时的心理处境是相似的。教师将探究的周围环境创设得越逼真,学生心理上探究的动机越强烈,探究的欲望越大,探究过程的收获也就越大。情景的创设有两种途径:一是有教师、学生讲述而引入,人为创设;二是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实验中的难题)展开进行探究。有位老师在安排同学们分组进行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实验,大家都观察记录到如下
4、现象:将水滴到氧化钙上,过十几秒后才开始反应,反应时有白色“烟雾”生成并向空中上升,有“哧哧”的声音。经过讨论,大家对反应的原理、放热的现象都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但对实验中上升的白色“烟雾”存在疑问。“这白色烟雾是什么?”“为什么会在空气中上升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这位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机会,有必要调整一下教学计划,让同学们自己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于是提出问题:同学们,根据这些现象,你认为白色烟雾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位老师接着让学生就自己的见解进行设计实验证明。……交流、争论之际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在相互的议论中
5、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在这个教学的实例里,由于教师创设了生动真实的情景,激发了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他们在活动中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能力,有的组还提出多个假设,逐个进行验证。从同学们提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交流、结论与反思的过程来看,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合作的意识都得到了展现和提高。三、探究教学的总体安排应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在具体活动的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例,探究活动可以考虑以下的安排:在开始主要安排一些观察、测量、绘制图表、制作、通过报刊、网络等;收集和处理数据等简单的探究活动,以及一些科学史
6、上的探究范例,以训练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并了解探究的基本过程;逐渐地可以安排一些部分探究和指导性探究,甚至单因素的完全探究。以重点训练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简单的实验等收集数据、解释数据、提出假设、作出结论等综合性的探究技能,使学生认识探究的内涵。在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就可以安排有关控制变量、建立模型、设计实验等难度较大的活动,包括完全的和开放型的探究,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活动的数量也应考虑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切忌搞“一刀切”。四、探究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实践中,人们发现单纯的探究式(开放探究式)往往耗时太多
7、、指向性较差,若把它变成"指导探究式",则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其不足。因为指导探究式比开放探究式易于控制,对仪器设备、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宽松,也便于推广。学生的提问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题、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都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教师应构建提问程序:提出问题——梳理问题一一确定问题。通过择需、择要、择优,把握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具有指向性。有效地开展课题学习,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这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课题学习产生实效,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真
8、正参与探究,而其目的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使学生学会思考。那么,如何有效地选择课题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