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

ID:44619179

大小:41.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曾氏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太极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太极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疗方法。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VAS评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40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2]:(1)有长期腰部慢性疼痛史,腰痛为酸胀

2、痛,反复发作;(2)一侧或两侧腰紙部酸痛不适,缠绵不愈,时轻时重,活动过久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3)一侧或两侧紙棘肌轻度压痛,固定压痛点,常在肌肉起止点附近,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活动时有牵制不适感。(4)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紙椎隐性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太极推拿手法讲究'‘重意而不重形”,以“绷劲”发力,讲究“寸劲”,手法“绵、沉、圆、巧”,动作特点“静心用意,柔和圆活,虚实分明,刚柔相济”,手法在乎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圆而神通,靡有穷际。手法动力之点在乎脚,正所谓其根在脚,发乎腿,主宰于腰,行乎于手指,亦即太极“

3、缠丝劲”。在基本的动作要领下以点、按、推、揉施术于腰部及紙部。每日1次,周日休息,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22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手法,患者采用俯卧位,沿患者腰部两侧膀胱经用较重刺激的[XCA13.TIF]法上下往返治疗5〜6遍,然后用较重刺激按、揉大肠俞、八醪、秩边等穴。再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紙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紙棘肌,以皮肤微红为度。每日1次,周日休息,每周6次,2周为1个疗程。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恢复日常工作;有效:腰部疼痛症状减轻

4、,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但活动时腰部仍有微痛;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32治疗结果见表1〜2。4讨论腰肌劳损属祖国医学“痹证”、“腰痛”范畴,多因劳逸不当损及筋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筋失所养,不通则痛而引发;或久病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3]。临床主要治以疏经络,活气血,理筋骨,因此以“放松”、“理筋”为主要治疗思路,常规治疗方法亦具有很好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可达833%,但以症状减轻为主,未能完全解除困扰患者的酸痛不适,而曾氏太极推拿手法研究结果提示曾氏太极推拿手法在缓解疼痛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均较常规推拿治疗改善明显,在临床

5、观察中发现手法用力的技巧是疗效的关键,推拿是[FL)][SD1,1][FQ(24*2。175mm,X,DY-W][SQ+lmm][CD=175mm][FL(K8mm]一种讲求“技能"的治疗方法,正如《医宗金鉴》所载:“法之所施,机触于内,巧生于外,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是之也。”曾氏太极推拿将太极理论运用于推拿治疗中,两者有机结合,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太极之力柔绵无尽,深厚达骨,正是手法之要旨。路氏[4]提出推拿过程中注重太极“松、散、通、空”,从而提高临床手法的疗效;江氏[5]亦应用太极推手结合传统手法治

6、疗颈椎病取得良效,曾氏太极推拿以"绷劲”发力,讲究“寸劲”,手法“绵、沉、圆、巧”,动作特点为“静心用意,柔和圆活,虚实分明,刚柔相济”。劲是太极拳的核心原则,也是推拿之动力根本,力量源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乎于手指。因劲力由地而起,故推拿时步法的稳固是实现各个动作和发力的保障,如房屋之基石。十三势歌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意存腰间”说明腰是全身发力枢纽。所以推拿用力时应两腿相随,腿弓撑满、五趾抓地、涌泉虚空,以腰为轴引劲上行于脊背,整个脊柱保持一条相对直而内含的弧形,上体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使丹田之气自然贴背上下通顺,动作呈弧形螺旋,缠绕圆转并要做到“一动内外俱

7、动”,力达四梢从而达到周身无一寸无绷劲,无一寸非太极的境界。在如此状态下,推拿者做手法时下肢步法不仅稳固而且上肢又有丹田之气为依托能使手法做的更浑厚有力、深透持久,有时也可在呼气时发声(如呵、哂、嘘、吹),以加大劲力。若“劲发一点,点点透骨”就成为“寸劲”,要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将内三合与外三合而合为一体,才能将全身的意、气、神、力集中在一起而达到“劲发一点”,治疗中需掌握好尺寸,以免发生危险。手法在于“绵、沉、圆、巧”四点,“绵”即连贯协调,虚实分明,推拿手法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沉”即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