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96969
大小:4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的提出语言最大的特点是语用性,也就是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一点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体现得非常清楚,即要求学生“能用英语做屮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们一般釆取的措施是创设情境,让学牛在-种近乎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表达白己的观点。《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釆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
2、一过程中“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的创设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如何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情境也成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应关注的重点。但在当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理解并多样化地呈现了情境教学,但并不了解为何这样创设情境、这样的情境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境是否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及情感的成长发展,这就导致课堂情境创设屮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情境”。这些情境创设不仅脱离学牛的牛活实际,也不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发展,让课堂的有效教学成为了空谈。因此,剖析小学英
3、语课堂中的无效情境教学环节,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纳合理的整改措施,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二、课堂情境创设中常见的几种问题(-)情境创设片面性,忽略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是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H标及教学环节设计必须要与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相平衡。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年龄差异、认知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中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创设情境时就要求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心协调能力,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实现语言交际,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促
4、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但是,如果在高年级的教学屮,教师仍然只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说说做做、演演唱唱、听听画画的活动,而缺乏对已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适当延伸应用的话,学生就不能全面地掌握语言知识。【案例1】教师在执教PEP4Unit6PartA部分时创设了以下情境:通过呈现农场动画,让学生观察农场中活动的动物。动画方式呈现出的农场对学牛是非常新鲜的,所以这•阶段学牛的学习热情很高。随后教师扮演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物来农场游玩,并相互介绍“Whatarethey?”“Theyare…”这一情
5、境在最初能够通过卡通人物的夸张语调和幽默表情吸引学生,但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即操练单复数时,学生参与热情开始下降,有个别学生开始抱怨:“把我们当小孩子看呢?”总而言之,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上述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显然是忽略了不同年龄学生之间对情境差异性的认同,相比较来看,高段学生更乐于接受相对真实的情境。案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以及这一年龄段的语言能力,使得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根本无法调动学生融入情境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
6、,高于或低于其认知水平的情境都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情境创设虚假性,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牛活情境教学从木质上来说是想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就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突出童趣。但一味地追求趣味性,有时候却会适得其反,过于强调兴趣反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且不真实的情境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中学习的语言与实际运用相脱节,不利于他们真正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案例2】以PEP教材Book6Unit2PartA部分Let'stalk为例。教师在教学Seasons及Whichs
7、easondoyoulikebest?句型时,设计了"Magicglasses"这一主线,“通过不同颜色的眼镜,就能看到不同的季节”,以此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喜欢的原因。教师还将“Magicglasses”作为奖励分发给同学们,这么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但课堂教学很快出现了问题。刚刚说“Ilikefallbest.”的学生,为了得到其他颜色的眼镜,便改说了“Ilikespringbest."这与事实有了出入,出现了非真实交际场景。课堂教学中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在选择情境创设过
8、程中,创设出了uMagicglasses'"这一虚构的物品,这一物品脱离了真实生活,让学生的语言交际变成了一种“伪交往”。(三)“真”情境中的“假”情境,情境创设无“信息沟”“信息沟”是人们对信息量掌握方面的差距。因为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各不相同的,形成了不同的差距,这样才形成交流和沟通,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交际”。可往往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为训练学生某个句型而在反复进行无信息的明知故问。【案例3]以PEP教材Book2Unit4Whereismycar为例。教师创设了找一找的情境,将汽车(car)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