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84976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浅谈分层 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85-01 在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并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因此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原则,认为教师必?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使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交流。分层次教学正好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机会。怎样才能使全班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呢
2、?教师首先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承认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上进的机会。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
3、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为此,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1.教学目标层次化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注意制订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并做到在保底的前提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水平。在具体实施上,做到给学生以自由度。也就是由学生自行决定自己的目标,不强制学生按自己的预定
4、目标进行学习,并让学生可要求老师按不同目标要求给予检测,给学生创造追求最高目标的权利,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A组学生达到①-⑤。 2.教学方法层次化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适时
5、有效进行分层指导。对A层次的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对B层次的学生,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先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指导。并注意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注意做到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上课时,尽量做到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对C层次的学生,以"扶"为主,"扶"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
6、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 3.练习作业层次化 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C组学生吃不消,A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设计一些基本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拓展题。B层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C层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 4.单元考核层次化 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
7、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 5.教育评价层次化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让他们在学校里沐浴阳光,走出学校时才会带着阳光。 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对C层学生,采用
8、鼓励性评价,少批评不指责,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小小的进步并放大,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找到自信。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