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

ID:44573370

大小:31.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_第1页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_第2页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_第3页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_第4页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与比较【关键词】软骨结节;腰椎彩像学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又称椎体后缘撕脱骨折,系指发生于椎体后缘的软骨结节,为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1)。其成因目前公认为椎间盘疝出说,即椎间盘组织通过椎体终板后部缺陷或薄弱区疝入椎体内,骨小梁吸收被椎间盘组织代替而形成软骨结节,软骨结节的扩大、后移、崩裂呈弧形或不规则形骨块突入椎管内,根据其大小及部位不同挤压硬膜囊及神经根,致椎管及侧隐窝狭窄,从而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既往由于对本病认识不足,常被漏诊或误诊。为提高对LPMN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笔者对本院35例LPMN病例资

2、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LPMN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60〜71岁;其中55〜61岁29例,约占83%;病程:1〜15年。35例病人均有腰部不适伴疼痛,其中伴双下肢放散痛6例、单侧下肢麻木疼痛21例。35例中均备腰椎X线及CT片,另有9例备有腰椎MRI片。1.2结果1.2.1X线表现正位片无异常所见;侧位片显示椎体后上角或后下角有弧状或切迹状骨质缺损区,边缘硬化或不整,后缘为斜面与缺损区相对应。游离骨块与椎体之间为一条宽窄不一的不规则透光带,骨块可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突入椎管内。骨块多呈角状或不规则形。相邻椎间隙人多正常,少数

3、可示轻度变窄。本组35例中仅17例可显示椎体后缘小骨片及相应的骨质缺损区,符合率约为49%,多数不能确定病变存在。1.2.2CT表现病变椎体骨质缺损区,多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大小不一,大致与同层椎间盘密度一致,CT值为61〜96HU,边缘清晰,周边常呈厚薄不一的硬化带,骨缺损区后方均见条状或弧状骨块突入椎管内,骨块可游离或与一侧椎体相连,可致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见图1)。本组35例中伴椎间盘突出24例,椎管狭窄7例,侧隐窝狭窄4例,硕膜囊受压变形移位8例。本组35例中均清晰显示椎体骨质缺损部位、大小和骨块后突程度及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状况,

4、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2.3MRI表现见图2o矢状位FSET2WI病变椎体局限性骨质缺损,缺损区与同水平髓核呈等信号,信号强度均匀,且与髓核相连,周边硬化带呈低信号,游离骨块呈低信号。间盘突出及脊髓神经根受压,但骨块影显示欠佳矢状位SET1WI能清晰显示软骨结节边缘,表现为局部终板浅弧形或楔形凹陷,凹陷内组织信号与椎间盘信号一致。周边骨质硬化区呈条或带状高或低信号,凹陷区后缘可示向后移位的不规则游离骨块,呈等及低信号,椎间盘后纤维环也呈低信号影向后膨出。矢状位GRET2WI病变椎体后上或下缘呈浅弧形凹陷,均高约为0.5cm,底为不光滑的低信号影,与

5、椎体终板相延续,凹陷区内为椎间盘组织充填,即软骨结节,呈高信号,强度与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一致;软骨结节边缘可清晰显示,其后缘均超出相邻椎体的后缘,并与椎间盘后缘纤维环相连;该纤维环呈弧状低信号,明显向后膨隆压迫硬膜囊,纤维环内缘不光滑,与椎体后缘相连处有锯齿状增厚。该序列在显示软骨结节和椎体后缘纤维环则明显优于前两个序列。横断面FSET2WI序列:病变椎体终板局部类圆形缺损,缺损区信号与椎间盘信号一致,边缘硬化区呈低或高信号,缺损区后缘为弧形后突的椎体后缘,呈不均匀低信号,厚度平均为0.5cm,为游离骨块,也就是软骨结节的骨性后壁,同时可显示椎间盘的膨

6、出或突出及髓核的脱出。横断面MRI所示与CT基本相似,只在显示骨性后壁及软骨结节周围骨质硬化上不如CTo该组9例中确诊7例(77%)o2讨论LPMN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LPMN是边缘性软骨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形成可能是在终板先天缺陷基础上,于日常外力作用下,致髓核冲击缺陷区而形成LPMN,其实质与椎体上或下缘的Schmorl,s结节及椎体前缘的椎缘骨是相同的(2,3),只是产生的部位不同而已。本文35例经3种不同方式检查显示,X线腰椎侧位片只能隐约显示骨质缺损区而显示游离骨块尚可,但其突向椎管何处无从判断且其符合诊断率为49%

7、(17/35)o本组MRI9例中符合诊断标准的7例(77%)oMRI优点为可显示CT不能显示的纤维环是否破裂及神经根水肿状况,缺点是显示LPMN骨块不如CT清晰。CT不仅能准确显示病变部位、大小及对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影响情况,而且还可明确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小关节脱位、黄韧带肥厚等伴随情况。对以上3种不同检查方法比较,X线侧位片阳性率低,极易漏诊;而CT为首选是因为病状显示清晰,包罗内容广泛,诊断阳性率高;而MRI次之。经比较认为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者在选择术式上提供了依据。【参考文献】1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

8、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02.2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北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