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70919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3
《胃脘痛中医治疗(精编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胃皖痛的中医治疗胃胶部疼痛的病证,乂称胃月完痛。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皖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咕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皖,而实不在于心。”至于心脏疾患所引起的心痛症,《黄帝内经》曾指出:“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临床上与胃痛是有区别的。通俗解释:“胃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所以常常会被人们忽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疾病很多,有-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发病原因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
2、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廿,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屮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屮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屮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原因有两类一是
3、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做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难消化的食物等。胃痛可能有若干因素,但大多数是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内的液体逆流入食道。这些消化液中含有氢氯酸(盐酸),这是工业上用来清洁金属的腐蚀性物质。尽管胃有保护膜,以免受胃酸侵蚀,然而.食道却缺乏此保护层。因此,当胃酸逆流人食道吋,会引起灼热,有吋
4、严重到你以为是心脏病发作。引起胃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大吃大喝,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有些人并未暴饮暴食,但也患胃痛。其实,胃痉挛就和食物没有-•点关系,它绝大多数起因于精神原因,生气、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胃绞痛。胃部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在止常状态下,它应该是不停蠕动,将食道送下來的食物绞碎。如果它的蠕动不正常,就会妨碍消化和吸收,令过量气体积聚,形成胃气,中医称这情况为「呆滞」。胃呆滞时,吃下的食物不能实时磨碎、送到肠道,因而被迫滞留胃中,半处理过的食物就会任意发酵发臭,形成酸腐气味
5、,亦即口气,同时亦会有胃胀的征状。当胃部出现溃疡,幽门螺旋菌就会寄生于伤口,导致溃疡处经常发炎;即使用药杀灭细菌,如果饮食恶习不改,溃疡愈合Z后,依然会不时觉得疼痛。胃脫痛的辩证,主要辩别是病邪(寒、热、食滞等)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引起的;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病邪阻滞、肝郁,肝火),还是虚证(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尚属气滞,还是已成血瘀等儿个方面。对本病的治疗,以“理气止痛”为临床上通用Z法,但是,还需进一步审证求因,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
6、,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屮散寒;疼痛曰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1)病邪阻滞:主证:胃皖疼痛暴作,畏寒喜暧,局部热敷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苔白,脉紧。辨证: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能舒展,以致疼痛。舌苔白腻,脉紧属寒,胃痛暴作时,多见紧脉。治法:温经散寒,理气止痛方药:温经止痛汤:草拨10克,生姜10克,姜黄12克,小茴香12克,吴茱萸10克,佛手12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元胡15克,川楝了15克,细辛3克,莱
7、眼了20克,槟榔12克,神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小建中丸、理中丸口服。2)食滞胃腕:主证:胃胶胀闷,甚则疼痛,暧腐吞酸,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辨证:饮食过多,停积于中,故见皖腹胀闷而痛,暧腐吞酸;呕吐之后,积滞得去,皖痛得减。舌苔厚腻为食积停留之征。治法:消食导滞方药:导滞汤:鸡内金12克,莱腹子20克,槟榔12克,神曲15克,山楂15克,佛手12克,枳壳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炒麦芽20克,口芷12克,苏梗12克,莲子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胃立
8、康、调胃丸口服。3)肝气犯胃:主证:胃皖胀满,功撑作痛,连及两胁,暧气,大便不畅,脉弦。辨证:肝主疏泄,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作痛;胁为肝Z分野,气病多游走,故其痛攻撑而连及两胁;气机不利,胃失通降,因而胀满,暧气,大便不畅,肝气犯胃,可见弦脉。治法:疏肝理气方药:舒肝汤:柴胡12克,黄苓12克,芍药15克,香附12克,木香12克,郁金12克,莱鞭子15克,槟榔12克,茯苓12克,当归12克,丹参20克,川莒15克,元胡15克,川楝子15克,公英20克,甘草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