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

ID:44565972

大小:48.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_第1页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_第2页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_第3页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_第4页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脊柱骨髓瘤X线及CT诊断[关键词]骨髓瘤;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摄影[中图分类号]R7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9(c)-119-01骨髓瘤起源于骨髓的原始网状细胞,系骨髓内浆细胞肿

2、=

3、瘤性增殖所致,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如颅骨、脊柱、肋骨、—I骨盆等,脊柱是其好发部位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1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骨髓瘤临床表现和X线、CT检查资料,重点探讨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1资料与方法21例脊柱骨髓瘤患者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74岁,平均49岁。病程4周~2年。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向上进行性发展,持续性加重,伴贫血

4、、发热、乏力、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肝脾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等。所有病例均经骨穿细胞学检查或活检病理证实为骨髓浆细胞恶性增殖。10例尿中出现本■周蛋白。全部病例均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检查。CT采用岛津SCT-4800TCZ型全身CT扫描机,对脊柱行筛选式扫描,层厚5mm,层距5mm,局部区域放大扫描。2结果2.1X线表现①骨质疏松9例(43%),显示椎体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其中2例椎体呈双凹变形,1例表现为腰1、2椎体压缩性改变。②穿凿样骨破坏7例(33%),表现为椎体多发类圆形骨质破坏,边缘较清楚,周边无硬化带。病灶直径0.4〜3.0cm。③溶骨性骨破坏3

5、例(14%),表现为椎体大块溶骨性改变,无骨膜反应,周围未见软组织肿块影。④2例(10%)X线表现未见明显异常。2.2CT平扫表现①虫蚀样骨质破坏12例(57%),表现为椎体内多发、大小较接近、形状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不整齐,内有骨小梁残缺,部分病灶融合。②囊状骨破坏6例(29%),表现为椎体多发的囊状透亮影,边缘较光滑,直径0.2-3.0cm。其中1例病灶周边有硬化带。③溶骨性破坏3例(14%),表现为椎体偏侧性骨质破坏,其中1例椎体前方见软组织肿块,1例椎体右侧后方椎体破坏,椎弓根受侵,硬膜囊受压,右侧神经根包埋。3讨论3.1X线与CT检查对比骨髓瘤肿瘤细胞产生因子激活破骨

6、细胞造成破骨活动增加,同时抑制成骨细胞活动,引起骨质疏松乃至溶骨性破坏。临床起病隐匿,表现复杂多样,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多数病例均先有影像学表现提示诊断而最终经实验室检查及骨髓穿刺或活检证实。X线平片可显示较明显的骨质破坏,但由于密度分辨率低,广泛的骨质疏松可以是骨髓瘤的唯一X线表现,表示红骨髓中有弥漫的骨髓瘤浸润,与老年性绝经后、废用性骨质疏松难以鉴别,不易作出早期诊断口]。CT由于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敏感地显示骨小梁结构的改变、椎体或附件的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椎管内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情况。本文X线拟诊骨质疏松和正常的11例患者中,CT平扫均发现骨小梁残缺不全或虫蚀样骨破坏。呈典

7、型穿凿样骨破坏的7例患者,其X线平片与CT平扫基本一致,唯病史较长的1例CT表现为破坏灶周围有硬化带。腰椎平片显示溶骨性破坏的3例中,CT平扫不仅显示了破坏的部位、范围、程度,而且还显示肿块骨外生长的情况,对了解肿瘤侵犯程度以及预后情况有很大帮助[2]。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对临床拟诊骨髓瘤的患者,除对疼痛部位尤其是腰椎进行常规X线摄影外,对平片无异常发现或显示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进行CT平扫,以便发现早期病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对平片显示溶骨性破坏、临床腰腿痛症状显著者,亦应行CT扫描,以了解肿瘤骨外生长状况及对脊髓、脊神经压迫情况。3.2鉴别诊断单发骨髓瘤发病率低,约占所

8、有骨髓瘤患者5%以下,多见于男性。最突出症状为受累骨局部疼痛或因椎体骨质破坏1=1造成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相应症状,全身症状不明1=1显。其骨质破坏常为膨胀性。脊柱单发骨髓瘤需与脊柱转移瘤、结核鉴别。转移瘤多为溶骨性破坏,边界较模糊,软组织肿块出现早且明显。单发椎体结核常为不均匀性骨质破坏,病变周围有脓肿形成,易累及椎间盘等。1=1多发骨髓瘤占所有骨髓瘤95%以上,脊柱是其最常见受累部位之一且以腰椎最易受累,其次是胸椎、骨氐尾椎,颈椎罕见。除脊背部疼痛外,尚可表现全身症状,如贫血、发热、乏力等。多发骨髓瘤需与单纯骨质疏松及多发转移瘤鉴别。脊柱单纯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伴多

9、个椎体压缩性骨折,附件无异常。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一般尿中无本-周蛋白,血钙正常,随访中看不到进行性骨质破坏。多发转移瘤骨破坏数量相对稀少,大小不一,病灶边界模糊、不规则,并且瘤灶之间骨密度基本正常。最重要的一点是,脊柱转移瘤早期即可破坏椎弓根,并可形成较大软组织肿块。总之,脊柱骨髓瘤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骨破坏早期或1=1不典型时,CT检查明显优于X线平片。临床、影像、实验室及病理检查相结合是提高脊柱转移瘤诊断的主要途径。[参考资料][1]荣独山.X线诊断学[M].第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