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

ID:44564716

大小:35.1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医学参考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医学论文•肺动脉导管在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杨荣利,李元忠,洪秀琴【关键词】肺动脉导管【摘要】目的探讨歸动脉导管的适应证、穿刺部位、放置方法及监测内容等。方法对自2001年以来我院ICU置入的42例肺动脉导管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42例肺动脉导管全部成功置入;导管滞留时间24〜120h;穿刺部位皮肤的感染率为7.14%(3/42);置管并发症有心律失常(4例)、导管置入困难(5例)及导管不能嵌顿(2例)或不能测量心排量(1例)。结论置入肺动脉导管方法简单、安全,对指导危重症的抢救有重要意义

2、。【关键词】肺动脉导管;血流动力学;ICU在重危患者的抢救中,给患、者插入肺动脉导管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指导抢救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我院ICU自2001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共对42例重危患者行肺动脉导管置入术,提高了抢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13例;年龄29〜83岁,平均(62±15・2)岁;基础疾病: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脏外科术后9例,其他外科大手术术后8例‘感染性休克7例,失血性休克1例,心肌炎1例,肺栓塞1例。APACHEHI平均65.96分。

3、1.2设备肺动脉导管均为美国Edwards7F四腔热稀释导管;压力监测及心排血量测定用美国Agilent床边监护仪。1.3导管置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1.3.1肺动脉导管置入静脉全部采用右侧颈内静脉。1.3.2肺动脉导管置入方法全部病例于床边置管,经皮穿刺静脉,用Seldinger技术置入导管,导管接压力换能器后连接床边监护仪。在压力曲线显示指引下缓缓送入右心室、肺动脉,直至出现肺楔压波形。1.3.3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将肺动脉导管尾端连接到监护仪的心排血量测定模块上,测量肺动脉压(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压

4、(PCWP),并采用热稀释法测量11、排血量(CO);用监护仪计算出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等重要的血流动力学数据。还可通过肺动脉导管采取混合静脉血测定血气,从而计算氧输送(D02)、氧耗量(V02)等指标。2结果42例肺动脉导管全部成功置入。导管留置时间最短24h,最长120h。穿刺部位皮肤的感染率为7.14%(3/42)。置管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4例(短阵室速1例、室早3例);5例导管置入困难但最终成功;2例导管不能嵌顿;1例不能测量心排量(后来发现为导管质量问题)。

5、患者抢救结局:死亡22例,生存20例。3讨论自1970年Swan医师首次报道肺动脉导管的应用以来〔1〕,国内外广泛将其应用于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其突出优点是在床旁及吋、准确获得循环功能定量指标,对提高危重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价値。一切创伤、大手术及心脏病患者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循环功能的患者均为适应证〔2〕。关于肺动脉导管进入部位,一些学者认为股静脉粗大,穿刺方便,成功率高〔3〕;还有人选择左侧贵要静脉、左侧锁骨下静脉等。笔者全部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因其离右心房最近,导管容易通过

6、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后上至肺动脉,因而本组的成功率较高。肺动脉导管本身为一种有创检查,可产生一些并发症,相继有学者报道了导管打结、气栓、尖瓣及肺动脉瓣损伤、肺动脉破裂、静脉血栓及感染等并发症〔4〕。本组患者术中出现心律失常4例,其中1例为短阵室速、3例为室早,暂停导管推进或稍后退,4例均恢复正常;为防止和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送管时气囊应充满气体(l・5ml)以包围导管尖端;同时严密监测心电图,并提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及除颤仪,出现室颤立即电击除颤。5例患者置管困难,但经改变体位及方向后最终置管成功。未发生心内打结

7、、心血管损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为防止导管在心房或心室内打结,当预计导管进入到达的深度超过10〜15cm仍未能显示右心室或肺动脉波形时,应放开气囊气体后撤再重新插入,以免在心内打结。为防止感染及血栓的发生,肺动脉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48〜72h。本组患者穿刺部位皮肤的红肿3例(7.14%),因导管留置时间均较短,未发生严重感染。对于血流动力学较快恢复平稳的患者'应尽早拔除导管;而对于感染性休克、严重多发伤及出现多器官损伤的患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置管时间,以充分发挥其监测作用〔5〕。本组患者均在床旁无X线监视

8、下进行,插管过程基本顺利。笔者体会:应用肺动脉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并能及时和连续获得许多重要的循环指标和氧代谢数据,对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参考文献】1SwanHi,GanzW,ForresterJ,etal.Catheterizationoftheheartinmanwithuseofaflow・directedballoon・tippedcatheter・NEnglJMed‘19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