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对策一、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人才培养口标定位不明确目前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然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体现。比较多的独立学院比较强调在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方面与母体的一致性,尤其是对一些统考课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提出与母体学校相同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意识的缺失和错位,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独立学院口身的特色。这样层次不清的人才培养方案只会束缚独立学院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逐渐丧失自身优势与特色,最终培养出的也将是母体高校的复制品。在就业时
2、,与母体高校相比,处丁•劣势。(二)教学师资力量匮乏、结构不合理独立学院师资现状:专职教师队伍比较薄弱,师资力量匮乏,除了需要母体教师的支持外,还运用民办机制,招募校外师资。教师队伍的多元性,造成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数量不够,没冇形成专职教师队伍。由于客观原因,要想请到合适的外聘教师也很不容易,其至冇些热门专业开设以后英相匹配的教师却还没有着落。其次,师资质量、年龄结构层次也成问题,外聘教师过多也会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他们难以专注到教学当中,并且不便于管理。因此,独立学院的师资无论从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上都存在不合理性,
3、缺乏中坚力量。即便如此师资队伍仍不够稳定,因为独立学院的民办体制较之公办高校,留住人才与人才引进工作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三)专业设置比较盲目独立学院创建初期没有可参考与借鉴的模式,专业设置比较盲0。往往为了抢占先机,争取生源而开设一些新专业、热门专业,这些专业在母体院校都没有开办妥当而独立学院就同步开设了,而且没有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开办以后,人多数的专业设置未根据市场进行调节,专业设置也呈现多而杂,很多开设的专业并不连续招生,课程设置调整不及时,学生从中难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所选专业不甚了解,不愿意深入本专业。他们感兴趣的是开设社会
4、文化、艺术、科技等课程,进入校园以后他们的兴趣就发生了转移。这些广泛的兴趣使他们不会专注在□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当中出现了对本专业厌学的情绪,喜欢专业以外的选修课,忽视人才培养计划屮的主干课程,本末倒置。其结果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学风不良的诸多现象,比如:迟到、早退、旷课,这样的专业形同虚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四)教学管理手段缺乏创新性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来自母体学校还是外聘的教师,没有注意到独立学院学生的诸多特点:他们基础稍差、起点低、上课注意力不集屮,他们兴趣广泛、自律性差、课堂纪律也不好。教师在授课吋几乎都用与母体学校相同的
5、教材、讲义,教学方法也一样。学生听得表情木然,提不出问题,教师的激励得不到响应,上课激情骤减。在教学管理上也没有突破传统的排课方式,基础课几乎都是沿用上大课的习惯,有的课程授课班级学生人数高达150名,学生纪律无法维持,教学效杲极差。这些从母体学校带來的教学运行模式很不适应独立学院。(五)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管制度不健全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和教师的多元性加大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质量评价和监管的难度。首先,学生基础差、参差不齐,往往使教师无法按原定的授课计划执行,造成授课计划与实际进度脱节,教学与考试的随意性很大;学生对外聘教师或来自母体学院的教
6、师所提意见没有一个机构可供他们反映,经常是不了了之;课后很难找到任课教师,答疑环节无法进行,对老师没有方法可约束,学生的作业批改情况也不详,课堂效果有时也无人问津。其次,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办学机制的特殊性使其对学生、教职工及管理人员工作绩效评估无法量化,监督制度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二、增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对策探讨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1大I为教学管理休系是贯彻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然而教学管理休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
7、管理体系。针对教学管理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儿个方面开展:(一)根据培养冃标制定教学计划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同时面向就业需求市场,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因此,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必须考虑走专才培养与通才培养的结合Z路,既要有相对广泛的知识而,使其在人才就业市场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乂要有和对突出的专业技能,使其在人才就业市场上保持一定的专业性。而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最终体现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到: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符合独立学院自身需求的教学计划。当然可以以母体院校相应专业教学
8、计划作为参考,但更重耍的是要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耍求和独立学院的实际情况,大胆突破母体院校那种传统的教学计划的框框,在明确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时,应该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