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61341
大小:29.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65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65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在基层医院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确诊为室性期前收缩的116例患者中选取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包括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心功能、治疗经过及转归)、lown分级法ii级以上的65例患者,对其治疗前后早搏总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性期前收缩65例患者中总有效60例(92.30%),W43例(66.15%),有效17例(26.15%),无效5例(7.69%)。q-tc治疗后较治疗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平均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2、)o结论: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不明显或较轻。【关键词】胺碘酮;室性期前收缩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3-0118-01室性期前收缩又称室性过早搏动,简称室早,是指窦性激动尚未到达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室性过早搏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在健康人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以病理性室早危害较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有室早住院患者116例,其中临床资料较完整的(包括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心功
3、能、治疗经过及转归)lown分级法ii级以上65例。65患者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35~74岁,平均58.3岁。其屮冠心病28例,慢性心力衰竭12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假腱索1例,原因不明者8例。1.2用药方法在尽力去除病因及诱因后室早仍无法控制时,使用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制药有限公司纶产的盐酸胺碘酮,第1周口服200mg,3次/d,第2、3周200mg,2次/d,第4周以后200mg,1次/d,维持量100mg/do1.3观察指标(1)24h动态心电图(deg),据此算出24h内平均
4、心率,总心率和早搏数,计算岀用药后早搏抑制率。抑制率285%或早搏消失者为显效;50%为有效;0.05);平均心率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谷丙转氨酶15例升高,谷丙草转氨酶2例升高,胸片、彩超显示大心脏者稍有缩小,肾功能止常。不良反应为多梦6例,失眠4例,恶心、呕吐3例,头晕、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各1例。3讨论deg监测是评价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之一。许叶飞[1]24h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脏病死亡的
5、危险性,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2]。一般认为,室早本身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其主要危害性在于能引起室速、室颤乃至死亡。正常人的心电稳定,须在心室易损期上给予很人的电刺激才能诱发室颤,而当患有严重心脏病或电解质紊乱时,其心电极不稳定,如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室易损期上,只要加以很小的刺激,即能引起室颤,导致极严重的后果。所以室早多少与其严重程度及危害性不成正比,而与基础疾病的严重与否密切相关。健康人发生室早无论如何频繁,也无严重后果,而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尽管只有少数室早,也可致极严重后果,
6、不能等闲视之[3]。目前除了B受体阻滞剂、胺碘酮以外,尚未能证实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况且,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亦会导致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2]。特别是在基层医院不能进行射频消融术、起搏器的安装、介入等先进技术的治疗。选择一种治疗室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不明显,或较轻的药物尤其重要。胺碘酮属iii类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及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和轻度i及讨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
7、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盐酸胺碘酮片在基层医院应用有广泛的基础。在65例患者的治疗中,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原因不明者引起者疗效满意,假腱索无效,心肌病较差。不良反应有:多梦、失眠、恶心、呕叶、头晕、短阵房性心动过速、肺纤维化,甲亢没有发生。本文结果表明,胺碘酮在基层医院治疗室早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稳定长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许叶飞.24h动态心电图对86例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j]・屮国医药指南,2011,9(22):94.[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8、2008:205-208.[3]梁多才,刘虹,杨成玉•室性早搏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8):497.(收稿日期:2012-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