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

ID:44518034

大小:326.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0-23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质量预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郑州市2019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中华礼乐的建构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到西周中叶,形成了覆盖政治、宗教、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的礼乐

2、文明。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产生儒家学说的母体。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数千年的中华历史表明,儒家思想只有根植于礼乐文明的地基之上才能根深叶茂,焕发出勃勃生机。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柱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之情。至于仁和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指出礼乐是以人的真诚情感为基础的。没有此种真情,礼乐就会走向形式主义。他同时又

3、强调“克已复礼为仁”,以礼为仁的前提。在孔子那里,仁与礼互为前提。从心性角度而言,仁是礼的精神前提;从实践工夫而言,礼是仁的实践途径。这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但儒学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之学,因此仁礼互撮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非仅仅满足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爱好,而是为了通过揭示礼乐文明的精神,重振礼乐文明的生机。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采文化的母体。中华礼乐文明以天为最高神明,其他各种自然与社会要素均被整合到天命和天道信仰之下,这种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天命和天道,是任何文化与信仰都不能否定且

4、必然包括的。同时,儒家崇尚和而不同,反对单方面的强制,这打开了与各种外来文化沟通融合的大门。-17-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但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一方面,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被长期激进的反传统摧毁;另一方面,儒学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远。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儒家义理的哲学化其实是儒学在社会层面被否定和解构之后的必然选择。而一旦脱离了与生活的联系,丧失了儒学思想借以栖身的礼乐制度,儒家也就从一种以

5、天下体系为特征的文明形态,异变为一种只能满足少数人形而上学思辨兴趣的哲学理论,儒学本身也就丧失了其平治天下的恢宏精神追求,此种追求本来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神魂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建礼乐文明注定是一个漫长艰难的历程。当然,儒家礼乐本身也需要因时通变,向现代转型。在此前提下,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杜区,成为百姓日用的人伦规范,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复兴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形成于西周中叶的礼乐文明孕育了儒家学派,为儒学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B.礼是

6、仁的实践途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学知行合一的特点,但从逻辑学上看是悖论。C.孔子创立的儒学,与近代哲学化后的儒学,虽有相似之处,但功能与价值大不相同。D.儒家的核心思想赋予了中华礼乐文明巨大的包容空间,使它能够涵融各种外来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指出礼乐文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它对儒学和外来文化的“母体”意义。B.文章三处引用孔子的言论,简洁精当地揭示了仁和礼之间互为前提、相互成就的关系。C.文章剖析了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为揭示孔子创立儒学的目的奠定了基础。D.文章指出近代传统儒学向哲学转化的利弊,并揭示了

7、产生这种转向的社会根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春秋时期没有出现礼崩乐坏的状况,作为中华文化主流的儒学就不会建立起来。B.孔子认为礼乐应根植于人的真情,这表明他对周礼中的形式主义弊病持反对态度。C.如果礼乐制度在近代没有被摧毁,那么儒学平治天下的精神追求就不会丧失。D.让儒学重新融入社会基层,成为百姓日用人伦规范,是礼乐文明得以复兴的关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改革开放40年来,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迭519.49万人,313.20万人在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活跃

8、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各个领域。8月19日《2018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简称《报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