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14058
大小:10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初中语文 21曹刿论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曹刿论战教师寄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语设计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丁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
2、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二、资料助读1.《左传》《左传》又称《》或《》,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三体。 体:通过各
3、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三、生字新词预习。刿()又何间焉()鄙()弗敢专也()小惠未编()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夫战()轼()旗靡()研习第一段1.学生齐读第一段。2.学生讨论交流本段中的
4、难词难句,教师适时点拨,解答学生疑问。【1】肉食者:。 【2】间():。 【3】鄙:。【4】何以战:。【5】安,。弗,。专,。 【7】徧():。 【8】牺牲,。 【9】加:。【10】必以信:。 【11】孚,。 【12】福:。 【13】狱:。 【14】察:。 【15】情:。 【16】。忠:。属,。 3.问题探究。(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结合历史背景)2、曹刿的身分怎样?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
5、质?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小结:第1段,写的是,显示了曹刿、的品质以及鲁庄公的胸怀。研读课文第二段(1)选一学生翻译第二段,其余同学评点。【1】鼓:。 【2】败绩:。 【3】驰:。 【4】辙(zhé):。 【5】未可:。 【6】轼:。【7】遂逐:。(2)提问: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2、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3)、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
6、“谋”的作用,为下文“”打下伏笔。曹刿,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研读课文第三段。(1)选一学生翻译课文。其余同学评点。【1】既克:。 【2】故:。 【3】一鼓作气:。【4】再:。 【5】竭:。 【6】盈: 【7】靡():。【8】测:。(2)提问: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4、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5、鲁国能够以弱治强的原因?6、课外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
7、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