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512616
大小:87.7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22
《政府部门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府部门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刀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o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加上跟手机的结合成为最强的舆论载体,展示了赫赫威力。网络不再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真真实实地渗透、影响并干预到现实生活,网络舆论是需要一个规范来监督和引导,而不是对网络和网民加以控制。如何处理好其中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智慧来应对。网络舆情是网络舆论情况的简称,是网民以网络媒体为载体,通过网络论坛、网络公共空间,对政
2、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血的各种现象、问题公开表达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态度、信念、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舆论的形成有两条线、并且是互动的。一是来源于传统媒体的有目的引导。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工具的利用,唤起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注意,才能把舆论凝聚起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二是来源于群众II发、分散地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和互传播,相互影响,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会舆论。我讲的网络舆情,主要是指来源于群众的舆论,必须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就是真正来自于民间、老百姓的声
3、音,没有经过任何媒体或有关部门的加工;第二,就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网民对同一个事件或话题较为集屮的评论。政府网络舆情热点的几种类型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件特权现象——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司法不公——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公检法、城管队伍、拆迁办等。网民对弱者遇到的不公止待遇异常敏感“网络大侠”、“意见领袖”的出现涉官、涉腐类话题“逢官必炒”、“逢腐必究”一般的社会事件,只要涉及政府官员,往往会引起网民密切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话题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一一车价、房价、油价、股价等价格动态教
4、育改革、医疗改革、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动态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突发事件、环境污染等话题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重大事故、重大突发事件、环境污染问题群众对政府决策、政府行为提出异议、表达不满等政府决策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一一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政府立场与群众立场的矛盾群众往往处于弱势一方,很容易博得广大网友的同情,从而集结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而言是把“双刃剑”•2012年的舆情1、舆情热点地域分布上半年舆情发生的地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地区,以河南为首,沿海地区中,广东、山东也位居前列,综合
5、舆情热度指数均在60以上。其他中部地区,如山西、湖南、湖北等地,也超越了北京、重庆、江苏等舆情高发地区位居前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事件包括山西文水县副县长“吃空饷”事件、湖南湘潭“神女”事件、武汉警方为H本游客寻车事件等。2、舆情高危部门分布从2012年上半年网络舆情发生部门来看,位居前两位的仍然是公安与法院,这是在政法工作中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密切的两个部门,因此舆情较多,在历年的统计屮均位居前列。而政府相关舆情在该次统计中超过了检察院,位居第三位。3、舆情风险领域分布2012年上半年,政法舆情的热点领域与以
6、往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此前关注度颇高的征地拆迁、非正常死亡问题逐步降温,取而代之的是与反腐败密切相关的失职渎职问题,其屮,尤以滥用职权问题表现得最为突出。•网络舆情的新发展•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多中心、离散式传播。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主体,对信息既可以接受评论,也可以制造传播。分散的人们自由地进行交流,形成交互性的信息传播。对此,要求我们加强主流网络建设。因为主流网站具有权威性和品牌优势,对于信息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能够产生重大影响。隐匿性、开放式传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网民在互联网上一般不需
7、要显示真实的身份,这种“面具”特征降低了参与的风险。因此,网民敢在网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和主张,敢于争论.指责和批判。也使网络中充斥着各种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对此,要求我们履行好“把关人”的职责,对网络各种言论和信息进行有效过滤,保证互联网的运行环境健康。I包容性、共享式传播。以前,传统媒体对信息的传播是经过筛选和过滤的,传递给人们的通常是主流价值观。同时,加上地理.交通等条件限制,少数持不同意见的人在固定的生活圈和讨论圈里不便表达自己的想法。互联网对时空的跨越,使人们不再受到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实现
8、了信息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和高度共享。对此,要求政府在面对公共舆论事件时,努力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提高与网民互动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对舆论进行有效疏导。非理性.情绪化传播。网民也会出现集体非理性的情况。在互联网上网民通常只是通过文字进行沟通,对文字背后的真实情感并不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就容易弱化,从而出现“事实不决定是非,是非不决定立场”的现象,引发“网络暴力”。对此,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