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90815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提高科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科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初探IlTr暨阳初中郦维13867590658【摘要】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的“提问”,如果在问题设计时能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问题情景为手段,并以学生实际为依托,面向全体,考虑问题的趣味性、情境性、层次性、等原则,我们的提问必将引导学生学得更轻松、高效,课堂效益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关键词】好问题趣味性情境性层次性西方学者徳加默有这样一种看法:“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受激反馈、教师再作反应的一个互动过程。优化问题设计,
2、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科学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一、课堂提问现状的分析目前,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屮,教学方法简单、机械,以至出现课堂教学屮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程序来进行,学生冋答问题只能用课木上的语句,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说,故而在提问方式上存在着浅、散、窄、缺乏目的性等情况。如问一些简单的是菲题或大家都明白的问题,从课堂上看,确实可以看到学生回答的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当我们将提岀的问题仔细的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大多数问题内容已经被陈述出来,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及冋答方式具有明显的限制,其实质也是某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答不到教案中的“标
3、准答案”,以至影响任务完成所采用的有效手段,致使这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容易流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学的是记诵之学,极易走向死记硬背,走向简单的思维活动,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端。现状不容乐观,“施教Z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老师只有改变传统问的模式,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好问题”的提出最主要的不是求得某种答案,而是要求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求得思维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徳的塑造形成。因而,在课堂提问时要设置梯度,层层铺垫,使问题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可使学生获取成功的恵悦,激发其
4、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创造性。二、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问题优化策略1、趣味性的“好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课堂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力,表现出孜孜以求,乐此不彼的特点,这是优化问题设计,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当教师引导学生产生了新旧感知、认知或情感方面的冲突,便会激起学牛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问题设计时可以引入学生熟知的含科学道理的成语、诗词、歌曲、生活现彖等让学
5、生去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月相教学引入时提出:“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知道月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会有圆缺变化?再如参照物教学时:“坐地日行八万里”,既是“坐地”又怎会“日行八万里”呢?再如二氧化碳性质教学中,先讲一个屠狗洞的故事(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当地居民称之为“屠狗洞”。)问“狗为什么会死,而人则不会?”通过趣味性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基础和动力。2、情境性的“好问题”,提供思维的舞台。前苏联心
6、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应用生活实例、直观演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牛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时,教师可以提供这样一个情境:用“220V40W”和"220V100W”的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暗程度。学生观察了会发现并联时100瓦的灯亮,串联时反而是40瓦的灯亮,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串联时40瓦的灯亮?
7、”“电灯的亮暗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等等。接着可让学生去探究答疑,通过研究电灯的电阻、电流、电压,最后就很自然地弄清了决定电灯亮暗的因素是实际功率。通过这样的问题,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并有利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层次性的“好问题”,训练有序的思维。“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吋无从冋答,势必会产生思维“卡壳”现象,这样会抑制学生智能的发挥,阻碍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问题的设计,不能超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