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

ID:44464543

大小:5.63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22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_第1页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_第2页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_第3页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_第4页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_第5页
资源描述:

《6--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参考书:名 称作者出版社中国陶瓷综述朱裕平山东美术出版社精细陶瓷材料江东亮中国物资出版社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公共邮箱:virtuous163@163.com邮箱密码:Ceramic南青北白--隋唐五代陶瓷隋瓷风采庞大的青瓷家族成熟的白瓷风韵黑釉、黄釉、花釉、绞胎及青花瓷唐三彩隋瓷风采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中国,因而其文化面貌带有较浓厚的北朝色彩。由于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东南一带),政治中心在北方,南方的物品和工艺技术亦更多地北传,瓷风北渐,北方的制瓷业也得以迅速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隋代的制瓷业仍以青瓷为主流,分南北两个系

2、统。隋代南方青瓷,一般胎质坚硬,胎色灰白,釉层薄而均匀,釉色以青绿和黄绿色为多,有剥釉现象。器物里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及底,有的仅及腹半。装饰以印花为主,其次为划花,亦有少量贴花。隋代北方青瓷,一般造型较敦朴厚重,胎质细腻坚致,有的施白色化妆土。釉色青或青中闪黄,为透明玻璃质,光泽较强,釉面多开片。器物里外施釉,器外施釉不及底。装饰较简朴。青釉四系罐隋/高22.5厘米。直口,平底,肩有四系。釉色青中闪黄,玻璃质感强,开细小纹片,施釉不及底。造型有北方瓷器浑厚淳朴的特点。隋朝白瓷较之北齐有一定发展,胎釉质量都有所提高,器类丰富多样。青瓷鸡首壶

3、白瓷鸡首壶庞大的青瓷家族唐代南方各窑仍然烧制青瓷,而以越窑为杰出代表。当时“茶圣”陆羽在所著《茶经》中评次各窑所产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即以越窑居于首位,而其他五个也都是青瓷窑。越窑代表了唐五代到北宋初期青瓷生产的最高水平,从工艺技术到产品风格,都对南北众多瓷窑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岳州窑与长沙窑岳州窑在陆羽《茶经》中排名第四,窑场位于今湖南湘阴一带,是长沙窑的前身,是湖南最早的青瓷生产基地。长沙窑又名铜官窑,位于今湖南望城县铜官镇至石褚湖约五公里的范围内。创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长沙窑

4、前期器物胎质较粗松,胎色暗红;后期胎质较细密,胎色灰黄或灰青。前期釉色黄中带青,黄色较重,胎釉结合不好,常有剥釉现象;后期釉色青而微黄,青色增多,色调稳定;亦有乳白中闪青和纯然一体的蓝色或绿色釉;胎釉结合紧密、很少剥釉现象。长沙窑在装饰艺术上具有特殊成就,其釉下彩绘和模印贴花最具特色。长沙窑的釉下彩绘装饰,先在素胎表面涂一层白色化妆土,然后绘各种图形,再罩以一层淡黄色或青黄色的透明薄釉,烧成后图画显得十分清晰、明亮。釉下彩中,绿、红、蓝色以氧化铜作着色剂,褐色则以铁为着色剂。彩绘纹饰常用三种线条来表现,即铁线式、棉线式和复合式。铁线式的线

5、条多呈褐色,用于白描,笔画刚劲有力。棉线式线条以绿色或红色为主多用于没骨画法,其线条如棉浸水,柔软华滋,长短粗细随物而变。复合式是用两种以上线条相配使用,一般用绿色棉线勾画轮廓,用褐色铁线描绘细部、如动物的眼、嘴、羽毛和植物的叶脉、山石的纹理等,有如水墨画中之醒墨,淡中着浓,效果十分强烈。长沙窑褐彩奔鹿纹盒盖唐/高5厘米,口径16.8厘米。奔鹿以意笔绘出,形象逼真。草纹亦潇洒而有水墨效果长沙窑贴花壶 唐/高21.5厘米。直筒腹,平底。肩部安八棱短流、双系和曲形柄。双系和流下贴饰模印花叶纹,贴饰处均施大片褐彩,十分醒目。洪州窑洪州窑,在陆羽

6、《茶经》中名列第六,居于唐代六大青瓷窑的末位。其窑场遗址在今江西丰城市曲江镇罗湖村一带,南北绵延20余公里,以赣江为纽带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瓷窑体系。洪州窑创烧于东汉晚期,东晋南朝至中唐为兴盛时期,晚唐五代渐趋衰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洪州窑址的调查发掘中发现东晋、南朝早期的层位中有大量废弃的匣钵,表明洪州窑最迟在南朝早期已使用匣钵装烧瓷器,这是我国制瓷工艺上的一大进步,打破了以往认为我国匣钵装烧始于隋代的成说,改写了这一制瓷工艺的历史。洪州窑多足辟雍砚唐/高5.5厘米,砚径14厘米。江西丰城曲江出土。砚面微凹,无釉,以利研磨,

7、四周绕以水池。底沿有20只蹄形足,一侧安有两个小罐形的笔插。釉色黄褐而莹润,制作精美:这类砚因砚面圆形,围以水池,形如辟雍(西周天子所设太学,校址圆形,四周环水),故名“辟雍砚”。流行于南朝至唐宋。邛(qiong) 窑四川地区唐代最为有名的青瓷窑是邛窑(又称邛崃窑),窑址分布于今四川邛崃县瓦窑山、什方堂、尖山子、大鱼村等地,而以什方堂为最集中。南朝至隋烧造青瓷,唐代是其极盛期,五代继续生产,北宋以后渐趋衰落。什方堂遗址发现的器物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如长流瓜棱壶、花口碗、折腰盘、提梁罐、省油灯等。还发现刻有“贞元二年”铭文的匣钵残

8、件,为判断此窑的烧造年代提供了依据。邛窑所产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彩绘瓷为主,其品种、器形和装饰与长沙窑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不同点是邛窑胎质较粗,且泛褐色,因而多施化妆土,而长沙窑只有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