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 隋唐五代

科技史 隋唐五代

ID:20273132

大小:152.0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8-10-11

科技史 隋唐五代_第1页
科技史 隋唐五代_第2页
科技史 隋唐五代_第3页
科技史 隋唐五代_第4页
科技史 隋唐五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技史 隋唐五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技史隋唐五代时期与上一个时期相比、盛唐期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相对少了一些,而把前代发明创造应用于生产与生活达到空前的的程度,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实实在在的农业——粮满天下仓这时期的农业,从科学技术角度来看,首先得益于农田水利的发展隋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南粮北调的主要通道全长4000-5000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现代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94公里南方农业的兴起与水利的发展,使水田生产和技术得以迅速地提高。发明犁具——江东犁唐陆龟蒙《耒耜经》还有铁塔、耙耖唐代,茶的生产异军突起陆

2、羽《茶经》《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叶的专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茶经》共三卷十篇,“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

3、拘泥;“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盛世的象征——都城与建筑一、中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隋唐长安城隋代宇文恺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周长36.7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命名大兴城,唐代改回长安城二、宫殿与装配式建筑唐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最先展现在历史上的装配式建筑,是宇文恺设计制造的观风行殿。何稠——六合城三、世界桥梁史上的千古奇迹河北赵县城南——安济桥(赵州桥)隋代李春设计制造单孔拱桥全长50.82米,单孔净跨径长37.3,拱矢高为7.23米。主拱券的两

4、肩各设有一个小拱券xuàn,所以称为敞肩式。桥的主拱券是用“纵向并列法”砌成的,即由28道独立的拱券并列组成。这样砌法的好处是:首先可以节约砌券所用的“鹰架”其次维修方便第三是如果局部的地基有变动,也只影响少数几道拱券,而不影响大桥的整体。缺点是各道拱券间缺乏拉力,很容易外倾以至全桥崩塌。克服缺陷的办法:一是在28道拱券的横向方位上装了5根铁条。二是在横向相邻的拱石间也开槽并装上腰铁,使28道拱券联成一个整体三是在大拱券与两端小拱券的外侧上都盖有护拱石一层。四时在护拱石间每侧设有勾石六块,勾住主拱石。五是对桥面采取“收分”的

5、处理措施用弹拱理论进行检验,发现这座桥的拱轴线与恒载压力线极具接近,几相吻合。天学:道、僧、客、士竞风流成就斐然:在天文观测、仪器制造、历法编纂、史料汇集、天学普及等方面都进展快速一、开国道士李淳风成就:1.修撰《晋书·天文志》2.撰著《典章文物志》、《乙巳占》等书将风力分为十级现代通用标准:0——12级(共13级),英国人蒲福所定3.设计制作新浑仪这台浑仪的底脚吸取了北魏浑仪的优点,设有十字基准。它的仪器部分,在原来六合仪与四游仪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三辰仪。撰成《法象志》,对各代的浑象作了一个分析总结。4.重新编制新历(麟

6、德历)吸收了隋朝刘焯皇极历的成果,最主要就是定朔的技术定朔技术不用闰周,直接在没有中气的月分安置闰月二、一行僧与《大衍历》一行(683-727),俗名张遂,邢州巨鹿人。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征召一行入京主持编制新历。前期准备:首先,一行与梁令瓒合作,由梁具体主持制成了新的黄道游仪与水运浑象。水运浑象特别创造发明报时的木人,成为中国最早的机械报时装置。其次,一行用新制的黄道游仪开始了坚持不懈的观测,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数据。再次,一行主持进行了一次大地实测活动。为了更好地进行实测,一行发明了一种被称为“复矩”的工具。这次

7、测量有重大意义:测量共设13个点,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至北纬51度左右的铁勒(今蒙古境内)、南到北纬17度多的林邑(今越南境内)、遍及朗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太原府(今山西太原市)等地。意义:1.彻底推翻了自《周髀算经》以来“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误说。2.提出了“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北极差一度半,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差一度”的结论,换算成现代数值,即南北相距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1度。无意间测得了子午线的长度——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正式开始制订新的历法,二年后写

8、出初稿,728年由张说、陈玄景整理完成。大衍历贡献:1.编写体例:吸收刘焯皇极历的编写优点,共成七篇,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日行盈缩:大衍历进一步测定了太阳周天的1/4约为91.31度,从秋分到冬至与从冬至到春分都各行88.89天。而从春分到夏至与从夏至到秋分则各行93.37天。3.定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