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ID:44449766

大小:70.8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6题,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IE骗(kuang)脊梁(ji)••B、彷徨(fdng)怡情(yi)••C、汲取(jl)要诀(juQ)••D、狡黠(xid)诘难(jie)••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滞碍(zhi)脂粉(zhi)■泛滥(1如)搽粉(chd)玄虚(xuan)■精僻(pi)咀嚼(ju)A.仰慕凛洌鞠躬尽瘁根深蒂固B.阴诲嬉闹眼花潦乱孜孜不倦C.取缔笼罩重峦叠嶂抑扬顿挫D.迁徙羁拌脍炙人口锋苦毕需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抠门(kou)■()(3分

2、))(3分)A.北部湾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B.奥运“样云”火炬所经之处,“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口号络绎不绝。••••C.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北海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D.诗人匠心独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山水画。••••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B.去年5月28日,河北唐山附近发生大约里氏4.2级左右的地震,北京地区也有震感。C.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

3、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航任务。D.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节目,我了解到“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个朴实平易的人。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C.《不求甚解》作者邓拓,代表作《燕山夜话》。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生活中种种苦涩,,历程中多少挫折,

4、,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0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市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A.曾催人衰老憔悴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B.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曾使人失望流泪A.曾使人失望流泪曾给人痛苦沉思曾催人衰老憔悴B.曾使人失望流泪曾催人衰老憔悴曾给人痛苦沉思二、现代文阅读(52分)(一)(25分)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來: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②于是有人慨叹

5、曰:中国人(a)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⑤中国人(b)现在

6、是在发展着“自欺力”。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⑦我们从古以來,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

7、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i匡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7、第1、2两段,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论论点和论据?(4分)8、第1、2两段中反复承认:“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与原文的批判有什么关系?(3分)9、阅读文章3〜5段,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岀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的“突破口”?(3分)10、阅读文章6〜8段,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你能举岀证明作者观点的事例吗?(3分)11、鲁迅为什么反复强调“中国人的脊梁”?(3分)12、

8、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意思;“状元宰相”是指o(2分)13、文中划线的ab两个“中国人”指代什么?请分别指出:(4分)a.中国人:b.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