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38860
大小:88.7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2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共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习内容】止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学习重点】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学习指导】(一)借喻与借代的区别。分析:借喻与借代修辞手法,稍不留心,就容易误断,二者的不同点是: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的两个事物Z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和关的事物來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本休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有相关性,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例如,“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中的“完美的苍蝇”就是伸I俞,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
2、苍蝇”的形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中的“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如用“抗日战争像干戈”,“中国共产党像延安”予以表述就闹笑话了。它们Z所以能替代,是因为本体、借体有密切的相关性:干戈为武器,与战争有关;延安为革命圣地,与屮国共产党有关。(二)比喻与象征的区别。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彖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貝体形象,使人产牛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峙。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
3、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从特点上看,彖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艮的革命粹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最。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了”则只是用来比喻屮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梢神來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來说是比
4、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三)设问与反问的区别。分析: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白己的思想。例如:“现在我们要向外国学习,将來我们从落后转化为先进了,还要不要学呢?那个时候,外国仍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好东西,我们仍然耍向人家学习。这有什么不好呢?”这几句话屮,既用了设问(前一问),又用了反问(后一问)。(四)复习修辞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常用的修辞方法表:类别例示说明比喻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共产党像太阳。”(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
5、大'金娃'!”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难点是借喻、博喻。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借喻(只有喻体,木体比喻词不岀现)“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喻体代替木体,无比喻词。)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比拟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
6、动作、语言等)“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冇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R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冇一定相似点。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借代特征代人和事物“花口胡子下处在墙角吸旱烟。”(“花口胡子”代“老年人”)“按一按衣袋,唤硬的还在。”(“硬唤的”代“洋钱”)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富于变化,给读者深刻印象。借代易与借喻相混。区分时注意:借代、借喻相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借体(即别称)和喻体都必须岀现。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必须有
7、密切关系;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具体代抽象“我们需要'木木',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木木主义(“木木”代“革命理论”)局部代整体“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几千双眼睛”代“几千个人)器物代本称“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枪”代“军队”)处所名称本称“划清两种界限。道德,是革命述是反革命?是延安述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要划清这种界限。"(“延安”代革命的人,“西安”代反革命的人)夸张向在夸张(故意往人处、高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