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

ID:44438454

大小:3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_第1页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_第2页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_第3页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_第4页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翼状胬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翼状蔚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捋肉的手术方法。方法:评价对100例(117只眼)原发性静止期翼状警肉患者实施翼状賢肉头部转位结膜下包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0.5〜1年,13只眼复发,复发率11.ll%o年龄在45〜55岁有9只眼复发,占复发数的69.23%,8只眼翼状警肉肥厚者复发,占复发数的61.53%o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方式简单、损伤小、恢复快、复发率较低等优点,值得采用。【关键词】原发翼状騎肉;转位包埋术;复发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60在眼科临床工作中,翼状警肉是影响视

2、力和美观的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种多样,主要是增生性炎症病变[1]。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任何手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率。防治翼状肴肉复发一直是眼科临床工作者研究的课题[2]。为探讨原发性翼状捋肉的手术方法,笔者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100例(117只眼)原发性静止翼状捋肉患者采用手术显微镜下或额带放大镜下头部转位下穹窿结膜下包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5岁以上翼状警肉患者100例(117只眼)均是原发性静止期翼状警肉患者,无活动性炎症反应,大部分为内眦翼状齊肉,有17例为双眼

3、翼状捋肉患者;内外眦同时患翼状捋肉6只眼。男55例(63只眼),女45例(54只眼),年龄45〜78岁,平均58.2岁,病程7〜39年,其中肥厚型翼状資肉18例(22只眼)。1.2手术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在手术显微镜下或额带放大镜下,利用0.5%地卡因表面麻醉2次,上开睑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翼状捋肉体部,精心分离(最好是钝性分离)翼状警肉头部,用显微有齿镶和15号刀片彻底清除角膜上残留的翼状齊肉组织,细心分离翼状驚肉组织至内直肌附着处,特别注意不要伤及内直肌,如果翼状警肉肥厚则清除部分蔚肉筋膜组织,保留球结膜,如果翼状警肉较薄则不须清除,钝性分离球结膜至下穹窿,将游离的警肉头

4、部转位于下穹窿结膜下(转位于上穹窿结膜下患者会有强烈的异物感),用5-0丝线褥式缝合固定,(笔者曾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数天后翼状捋肉头部脱出,太细的缝线有切割作用)。彻底清除巩膜上残留的蔚肉组织,烧灼巩膜面出血点和扩张的血管、充分止血,清除暴露在结膜外的翼状捋肉组织,整复球结膜。术后用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眼,加压包扎术眼。1.3术后治疗术后第1天换药包眼,术后第3天不包眼,白天点抗生素眼药水,夜晚涂抗生素眼膏,每日静滴抗生素,一周拆线。此后局部用药2周。1.4随访观察拆线出院后每月复诊一次,每次检查视力、测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角膜、结膜情况、有无翼状警肉复发等。1.5

5、判断标准治愈: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表面光滑,无明显新生血管及警肉组织增生。复发:结膜充血增厚,有新生血管和蔚肉样组织向角膜方向浸润[3]。2结果次日检查时存在结膜充血,有少数病例可见结膜下出血,术后一周拆线,术后2周角膜创面基本修复,术后4周巩膜创面逐渐被结膜上皮覆盖。随访0.5〜1年,有13只眼复发,复发率11.ll%o复发患者年龄多在45〜55岁之间,有9只眼,占复发总数的69.23%,其中翼状警肉肥厚者复发8只眼,占复发总数的61.53%。复发时间从术后2〜8个月不等。3讨论翼状蔚肉是一种慢性增生性眼病。现有的研究显示阳光,风尘等各种外界因素的慢性刺激和局部慢性炎症反应可能

6、与翼状捋肉的发病有关。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警肉的主要成分为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血管的增生和退变,以及球结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4]。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及成纤维细胞增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5]。翼状警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手术的方法有很多种,以往传统的方法是切除术,复发率高达20%〜70%,国外报道达24%〜89%。所以现在已经很少应用。笔者对100例(117只眼),年龄45〜78岁,原发性静止期翼状捋肉进行头部转位下穹窿结膜下包埋术,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术后复发13只眼,复发率11.Il%-复发者年龄在45〜55岁的9只眼,占复发总数的69.23%,翼状驚肉肥厚

7、者复发8只眼,占复发总数61.53%o复发时间术后2〜8个月不等。复发原因分析:根据文献报道,未切除干净的结膜下增生组织是复发的主要因素,而巩膜表面的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创面是复发的根本原因[6]。笔者认为角膜创面及巩膜创面翼状蔚肉残留组织是复发的重要原因,警肉肥厚者复发率较高,可能是肥厚騎肉组织内血管丰富增生快所至。笔者对原发性翼状捋肉采用显微镜下或额带放大镜下翼状捋肉头部转位下穹窿结膜下包埋术,术后复发率11.11%,这个复发率远远低于传统单纯的切除术。分析原因:(1)笔者选择原发静止期的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