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32071
大小:72.9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2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胫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类型复杂,并且以粉碎性骨折最为常见。由于胫骨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血供较差,营养条件较差,若治疗不当,患者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骨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1-2]o传统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髓内钉以及外固定支架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
2、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胫骨骨折患者,术前均经X线、CT确诊,根据患者本人和家属意愿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3&46±;&14)岁;受伤时间2〜15h,平均(5.45±;1.27)h;左侧骨折患者12例,右侧骨折患者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胫骨骨折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类型复杂,并且以粉碎性骨折最为常见。由于胫骨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血供较
3、差,营养条件较差,若治疗不当,患者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骨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1-2]o传统的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髓内钉以及外固定支架为主,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胫骨骨折患者,术前均经X线、CT确诊,根据患者本人和家属意愿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1
4、4例,女6例;年龄19〜73岁,平均(3&46±;&14)岁;受伤时间2〜15h,平均(5.45±;1.27)h;左侧骨折患者12例,右侧骨折患者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分型为A型骨折患者5例,B型骨折患者9例,C型骨折患者6例;患者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患者7例,摔伤患者5例,高处坠落伤患者5例,砸伤患者3例;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0〜71岁,平均(39.13±;7.28)岁;受伤时间2〜14h,平均(5.62±;1.34)h;左侧骨折11例,
5、右侧骨折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0分型为A型骨折患者5例,B型骨折患者9例,C型骨折患者6例;患者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伤患者8例,摔伤患者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4例,砸伤患者2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基础性疾病和手术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致伤原因、骨折分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跟骨结节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并抬高患肢,辅以脱水消肿治疗,待肿胀和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手术。观察组先行骨折手法复位并在C臂透视机下确认,然后用克氏针或复位钳临时固定。对于不
6、能闭合复位的患者,在骨折断端做一小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后用螺丝钉固定骨折。然后在患肢内踝做一纵行约3.0cm的切口,在皮下骨膜外做有限的软组织分离,然后将锁定钢板插入软组织隧道,同时将另一块相同钢板在皮外定出螺钉孔位置,然后做小切口并置入螺钉,分别用3枚螺钉骨折固定远近端。对照组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切开软组织,直达骨质,并使骨折两端暴露,然后进行冲洗并复位骨折,最后用皮质骨螺钉和松质骨螺钉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和活血消肿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地锻炼等。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7个月,平均(9.12±;2.08)个月。1.3观察
7、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一般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价标准[4]对疗效进行评价。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1例软组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发生3例软组织感染,2例钢板外露,并发症发生率25.00%o两组手术
8、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详见表l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