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

ID:44413231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_第1页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_第2页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_第3页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_第4页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隐喻中的语义冲突【摘耍】从木质上讲,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类隐喻性认知活动的工具和结果。隐喻意义是两个类属不同语义场Z间的语义映射。因此,隐喻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是本体语义与喻体语义的冲突。本文旨在探究隐喻中源域和H标域之间的联系,解释隐喻现象中的语义冲突如何最终结于统一。【关键词】隐喻认知源域语义特征一、引言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始于亚里士多德,其基本观点是,隐喻一种修辞现象,是词与词之间的替换,是一种可冇可无,只是增加语言表达力的一种工具。人们对隐喻的理论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近年來,对隐喻的研究逐渐从单纯的修辞学扩展到哲学、符号学、语

2、用学、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不再把隐喻单纯看作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而是把隐喻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认为它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二、隐喻的认知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认知模式的基本类型。Lakoff(1980)认为心理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和H标域。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來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也就是说,隐喻将源域的部分特点映射到目标域上,后者因为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是跨认知域的映射。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它是深层的认识机制,组织我们的思想,形成我们的判断,使语言结构化,从而有巨人的语言生成力。赵艳芳(

3、1995)提出:“人类认知体系是一个隐喻性结构系统。为了深刻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人们本能地要求不同概念间的相似点,从而创造隐喻,发展语言”。在语言的最初使用过程中,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是表示具体的事物。当人类从这些具体的概念之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会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这就构成了人类的思维体系。或换言Z,在隐喻结构中,两种本似无联系的事物之所以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或者是他们根本就认为某事物与用来表达它的申物就是属于同样范畴的事物,因而最终会利用这两种事物的交融來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

4、真实感受和情感。这就是隐喻的认知基础。三、隐喻中的语义特征从结构上来看,隐喻由"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三部分组成。本体指喻体所依附的対象,喻体是指用于比喻和形容本体的术语。喻底是指本体和喻体之间所共冇的相似之处。如:例1.Hopeisman,sbread.(希望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在此例句中,hope为本体,bread为喻体,喻底为两者Z间的相似Z处,即thenecessityofmankind.(人类生存所不可缺的东西)就隐喻的木质来说,隐喻的理解涉及本体、喻体和参与交际的人,是通过某一事物來理解另外一事物。隐喻是

5、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是以一个非常不同的范围的经验去理解另一个范围的经验。Lakoff(1987)也认为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Black(1979)则将隐喻定义为木体和喻体之间词义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新的意义产生的过程。本体和喻体Z间的关系就是对“差异的回应”。差异关系即语义冲突,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本体和喻体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语义冲突,也可称为语义偏离,被认为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指的是在语言意义组合中违反语义选择限制和常理的现象,用以提示听话者不能仅从字面来理解句子的意义。因此,在隐喻中,喻体往往含有与本体字面语义完全不相

6、符的概念。例如:例2.Anencyclopediaisadictionary.(百科全书是一种字典。)例3.Anencyclopediaisagoldmine.(百科全书是一座金矿。)从本质和功能上来讲,encyclopedia(百科全书)是dictionary(字典)的一种,两者属于同一范畴,在语义上并没有什么变动,因此例2不属于隐喻。而例3中encyclopedia(百科全书)与goldmine(金矿)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两者的语义组合出现了孑盾,造成了语义冲突,也就具备了隐喻所必需的基本要素。当然,隐喻的目的并非是实现语义冲突,而是对这种冲突作出的回应。所谓

7、“回应”,指的是隐喻的语义冲突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特征,其真止的目的是使听话者对这一隐喻的真正含义进行推断,并且通过对词义的归类和延伸来构成新的含义。用M・Beardsley(1967)的话来说,隐喻是由一个自我毁灭、自我矛盾的陈述所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自我矛盾的句子。在字面意义的“毁灭”过程中,新的意义也就同时诞生了。因此,对新意义的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语义理解从源域向目标域转移的过程。听话者必须依靠对木体的认知和推理,借助相关因素,找到两者在语义上的相似,才能做岀正确解释。例如:例4.Lifeisajourney.(生命是一次旅行。)在这一隐喻中,本体是journ

8、ey(旅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